健康養身★自製優格較健康? 用錯菌種來源可能導致腸胃道疾病

自製優格較健康? 用錯菌種來源可能導致腸胃道疾病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優格是個能提高腸道益生菌數量,讓免疫力維持平衡的好食物,即使有乳糖不耐症問題,也可透過優格補充牛奶鈣質;許多人會自己動手做優格,排除可能有食品添加劑的風險,但如果將舊優格當作菌種,放入牛奶中做成新優格,恐怕讓自己陷入健康危機,一不小心就導致腸胃道疾病。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環境中有很多細菌沒辦法用肉眼看見,嚴格來說,市售優格只要一經開封最好要馬上吃完,以免細菌滋生,不論是市售或自製優格,只要接觸到空氣與器具,甚至雙手或嘴巴,就可能沾染有害細菌,時間一長,生長環境符合條件,壞菌就會滋生,導致食物腐敗。

 

顏宗海強調,雖然不同細菌喜好的環境溫度不同,但大致上7至60℃都是危險溫度,既然益生菌容易培養,壞菌當然也容易滋生,千萬別拿舊優格用來做新優格,否則吃下肚後可能發生腸胃不適,例如嘔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也提醒,牛奶蛋白質含量高,很多細菌都能夠在裡面取得養分大量繁殖,如果保存不當很容易腐敗,所以自己做優格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放入牛奶裡的菌種必須要是益生菌,不能受到其他細菌汙染。

 

如果製作優格時,能做好器具滅菌,每次都能盡快吃完,優格就會是很好的健康食物,李雨珊說明,益生菌能夠幫助食物分解養分,讓營養被徹底吸收,只要腸道益生菌多,容易致病的壞菌就少,適當吃優格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而多吃高纖維蔬菜,也可以提供益生菌養分,幫助維持益生菌數量。

 

另外李雨珊補充,牛奶是很好的鈣質來源,不過部分民眾因乳糖不耐緣故,沒有辦法飲用,利用益生菌將牛奶做成優格,就可以大量減少乳糖,民眾也就可以透過優格攝取鈣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惡性的腦癌,目前無有效療法,患者平均存活只有1年多;最新研究發現,常用的抗憂鬱藥「單胺氧化酶A」,能有效降低癌細胞增殖,並提高免疫反應,可望開啟治療腦癌的新頁。 治療腦癌大突破 中央研究院士、南加州大學台灣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施陳景虹,帶領研究團隊致力常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鹽酥雞、炸雞、燒烤,美食當前,誘惑無法擋,但隱藏在背後的健康危機,往往被忽視,大腸癌近年來已默默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許多腸癌藥物,療效卻都相當有限。有鑑於此,中研院研究團隊先成功鑑定出能與腸癌專一性結合的「標靶胜肽」,再進一步開發能攜帶二種抗癌藥物的微脂體,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健保署公布,去年國人海外就醫核退費用統計,金額高達3.4億元,為近3年最高。其中以在中國大陸就醫件數、費用最多,約占8成、2億4千萬元。 國人海外就醫 中國大陸金額居冠 健保署統計,去年國人申請緊急醫療費用海外就醫國家,以中國大陸就醫件數最多,占8成以上,依次為泰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帕金森氏症好發於老年人,臨床以手抖、動作慢、四肢僵硬等症狀診斷,但容易與中風、失智症混淆;北醫利用3TMRI可清楚看到患者腦部的黑質區,當發現「燕子尾巴消失」代表罹病,準確率可達9成5以上。 好發中老年人 據統計,國內約有3萬名以上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好發於6、70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