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與眾不同的笑臉 走出燒燙傷推動「臉部平權」

與眾不同的笑臉 走出燒燙傷推動「臉部平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每張臉都與眾不同,卻一樣獨一無二。」為了推動臉部平權,陽光基金會與四位燒燙傷傷友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邀請來看診的民眾與家屬一同自拍,近距離的接觸讓大家知道,無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及公平對待,而四位傷友的現身說法,對目前正在花蓮慈院就醫治療的燒燙傷患者來說也是一大鼓勵。

勇敢站出來 鼓勵病友積極復健與心理重建

四位傷燙傷友與病友們拍下來到花蓮慈院的第一張合照,花蓮慈院外傷中心主任王健興表示,包含燒燙傷病患在內,有些疾病或傷勢會影響一個人的外觀,這時候除了疾病與傷勢的治療,病友的心理建設與調適很重要,在實際與許多病友接觸過後,發現很多病友可能自己無法接受,或者是擔心別人無法接受他外觀上的變化。

所以,王健興主任說,真的很高興能看到病友們願意走出來,而且特別感謝陽光基金會的支持,在醫療急性期後,能陪著病友一起復健與重建心理。

0517臉部平權 你我一起被尊重與公平對待

2016年一場氣爆意外,造成李先生全身面積75%的燒燙傷,但沒有帶走他臉上的笑容。李先生表示,跟人的互動其實就跟做復健一樣,如果不做皮膚跟肌肉就會萎縮,但是努力去做,就有機會讓人正確認識到,即使外觀不同,但其實傷友們跟大家都是一樣的,需要被尊重與公平對待。

「0517代表的就是你我一起。」陽光基金會從2014年開是推動臉部平權,並將5月17日訂為臉部平權日。沒有唱歌跳舞的表演,也沒有華麗的舞台,因為臉部平權就是希望用最平凡的方式,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被公平對待。

勇敢走出傷痛 我們都是正常人

陽光基金會主任杜秀秀表示,有些民眾可能不了解,燒燙傷與一些會造成外觀改變的疾病或傷勢,其實並不會傳染,或者想要去表達關心卻不知道怎麼關心,所以,推動臉部平權,是要讓民眾能了解這些傷友們,只是受傷造成外觀改變,但是還是跟大家一樣有顆善良的心。同時也能讓傷友們勇敢走出傷痛,接觸人群,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你知道嗎?經常感到憂鬱或是焦慮,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最近1項大型且長期的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若是常有憂鬱或焦慮等身心方面疾病,到了中年以後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發生機率,研究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線上會議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凡進入醫院、市場、展演場所等8大場合務必戴上口罩。戴口罩對一般人來說是種自我保護,但對聽損者來說卻會干擾聲音、唇形辨識,造成日常溝通的負擔。明基集團虹韻助聽器加快導入Telecare聽力雲端照護系統,新增助聽器「口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隨著台灣同性婚姻通過,目前跨性別、同性戀者也越來越勇於做自己,29歲的小七就覺得自己是被女性軀體所困的靈魂,長時間穿著束胸不僅壓迫,也讓胸部變形,也很悶熱,反而長了許多疹子,考量過後決定執行平胸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他慶幸自己終於能從束胸中解放,不必再壓抑著過日子,且也不...

閱讀詳情 »

一孕傻三年這是真的嗎?根據《科學日報》,有一項大腦測式發現,產後一年以上母親的注意力與未生育過的女性相比,媽媽們的表現同樣出色甚至更好,代表兩者的注意力沒有太大的差別。丹佛大學心理學副教授Pilyoung Kim對此表示,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女性大腦的某些部分在分娩後可會能生長,特別是為了支持她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