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西瓜」變「絲瓜」? 新科技讓聽損者不再雞同鴨講

「西瓜」變「絲瓜」? 新科技讓聽損者不再雞同鴨講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凡進入醫院、市場、展演場所等8大場合務必戴上口罩。戴口罩對一般人來說是種自我保護,但對聽損者來說卻會干擾聲音、唇形辨識,造成日常溝通的負擔。明基集團虹韻助聽器加快導入Telecare聽力雲端照護系統,新增助聽器「口罩模式」,幫助聽損者可以順利交談。


虹韻發現,從新冠肺炎開始,常有輕度到中度聽損民眾到門市求助,表示與對方交談時比以往更難聽清楚,溝通變得艱難。虹韻總經理王安表示,聽損者為維持社交距離,就常遇到「聽錯」或「沒聽到」等困境,戴上口罩溝通則是更大的挑戰,口罩遮住了嘴巴,限制了唇形辨識的視覺提示,也減弱聲音傳遞的清晰度,造成溝通障礙。


2020年最新《聽力評論雜誌》(Hearing Review)1項研究也顯示,戴上口罩會讓1,000Hz之後的聲音開始減弱,讓語音的清晰度下降,在高頻語音訊號減弱超過6dB(分貝)。


以中文來說,高頻語音通常都帶增加語音清晰度的功能,大多是聲母(像是ㄓ、ㄘ、ㄒ等),會造成「西瓜」聽成「絲瓜」、「米飯」聽成「禮拜」、「害怕」聽成「太胖」等,光是單字就已經會影響語言的理解,組成句子更會陷入雞同鴨講的溝通困境,像是「我要吃4塊西瓜」可能聽成「我要吃10塊絲瓜」,造成句子語意不同而會錯意的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65歲以上聽損人口近3分之1,換算成台灣的聽損者已超過100萬人。為了幫助聽損者脫離戴口罩溝通的困境,透過Telecare聽力雲端照護系統,讓配戴者可以自行調整助聽器模式,只要在手機APP按下「口罩」按鈕,助聽器就會轉變模式,增加助聽器音量,彌補被口罩破壞的語音線索、加強噪音抑制功能,並提高麥克風收音的方向性,利用高科技調校,讓助聽器配戴者在困難聆聽環境中,仍能順利與人溝通交談。


更多NOW健康報導
▸塵蟎誘發過敏體質 想擺脫鼻過敏應先改善鼻腔環境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台北車站疫苗施打站打氣踴躍,從週日(5日)開放至今,已累積施打8,888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有16例境外移入,有11例為男性、5例為女性;7例來自越南、其餘分別來自美國、印尼等地。7位是境外生、4位是移工。突破性感染有 8例,BNT佔2例、A...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相信各位正在工作的大家,不論是工作或家庭壓力,都會造成你感到頭痛欲裂吧!醫師指出,偏頭痛其實是種疾病,除了痛以外可能還會嘔吐、畏光等狀況;只要醫師評估有需要,偏頭痛是有療法可以預防的,且過度使用止痛藥反而會使頭痛更嚴重! 女性經常偏頭痛 壯年人口尤其多 台北市立聯合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新竹報導】60歲的黃小姐多年來時常咳嗽,並伴黏液性濃痰,曾至診所求診,症狀卻不見改善,這次因反覆咳血,由家人陪同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胸腔科門診求診,經醫師詳細問診及安排檢查後,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症」。 任何年紀都有可能發生 久咳併濃痰需高度注意 新竹台大分院胸腔內科張嘉凌醫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雖漸趨穩定,民眾仍需齊心努力防疫,「戴口罩、勤洗手」是防範感染最基本有效的生活習慣。民眾已養成「防疫勤洗手、健康帶著走」的好習慣,但卻也陸續有病人因指甲周圍又紅又腫至皮膚科門診報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趙元甄指出,這很有可能是「慢性甲溝炎」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