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西瓜」變「絲瓜」? 新科技讓聽損者不再雞同鴨講

「西瓜」變「絲瓜」? 新科技讓聽損者不再雞同鴨講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凡進入醫院、市場、展演場所等8大場合務必戴上口罩。戴口罩對一般人來說是種自我保護,但對聽損者來說卻會干擾聲音、唇形辨識,造成日常溝通的負擔。明基集團虹韻助聽器加快導入Telecare聽力雲端照護系統,新增助聽器「口罩模式」,幫助聽損者可以順利交談。


虹韻發現,從新冠肺炎開始,常有輕度到中度聽損民眾到門市求助,表示與對方交談時比以往更難聽清楚,溝通變得艱難。虹韻總經理王安表示,聽損者為維持社交距離,就常遇到「聽錯」或「沒聽到」等困境,戴上口罩溝通則是更大的挑戰,口罩遮住了嘴巴,限制了唇形辨識的視覺提示,也減弱聲音傳遞的清晰度,造成溝通障礙。


2020年最新《聽力評論雜誌》(Hearing Review)1項研究也顯示,戴上口罩會讓1,000Hz之後的聲音開始減弱,讓語音的清晰度下降,在高頻語音訊號減弱超過6dB(分貝)。


以中文來說,高頻語音通常都帶增加語音清晰度的功能,大多是聲母(像是ㄓ、ㄘ、ㄒ等),會造成「西瓜」聽成「絲瓜」、「米飯」聽成「禮拜」、「害怕」聽成「太胖」等,光是單字就已經會影響語言的理解,組成句子更會陷入雞同鴨講的溝通困境,像是「我要吃4塊西瓜」可能聽成「我要吃10塊絲瓜」,造成句子語意不同而會錯意的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65歲以上聽損人口近3分之1,換算成台灣的聽損者已超過100萬人。為了幫助聽損者脫離戴口罩溝通的困境,透過Telecare聽力雲端照護系統,讓配戴者可以自行調整助聽器模式,只要在手機APP按下「口罩」按鈕,助聽器就會轉變模式,增加助聽器音量,彌補被口罩破壞的語音線索、加強噪音抑制功能,並提高麥克風收音的方向性,利用高科技調校,讓助聽器配戴者在困難聆聽環境中,仍能順利與人溝通交談。


更多NOW健康報導
▸塵蟎誘發過敏體質 想擺脫鼻過敏應先改善鼻腔環境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22歲的小玲日前下課騎機車去打工,因天雨路滑視線差,不慎摔車「犁田」,返家後到附近藥局買雙氧水和優碘消毒傷口,並用藥膏塗抹,愛美又節儉的她也因擔心留下疤痕,自行貼人工皮包紮,足足過了1周才換藥,沒想到傷口卻潰瘍發爛,緊急就醫,經清創手術和溼性敷料後2周才恢復漂亮肌膚。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

閱讀詳情 »

台灣罹患失智症人口逐年增加,預估15年後人數會倍增,近日衛生福利部公布國人死亡原因統計,失智症雖然未列名107年國內10大死因中,但是查看近10年內前30名的資料,失智症的排名從22名爬升到第13名,攀升的趨勢目前仍未減緩。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資料顯示,失智症(含阿滋海默症)是世界第5大死亡原...

閱讀詳情 »

該如何分辨是老人斑還是皮膚癌?最近陳老先生臉上冒出1塊斑點,另一半說那是老人斑,但他仍擔心可能是皮膚癌,至皮膚科門診就醫,經過「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技術分析,確定只是斑點,才終於放心。 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詹智傑指出,不少門診個案係因皮膚長出黑痣、斑點或原有皮膚發生變化而就醫,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今年58歲楊先生,雖缺乏運動但身體還算健康。最近一個月常感到左手無力,會不自主抖動,甚至對於扣釦子等細微動作相當困難。有天外出散步,突然口吐白沫、手腳痙攣,癲癇發作失去意識,家人趕緊送他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核磁共振造影顯示出,腦右方接近腦鐮處,有顆約6公分的巨大腦膜瘤,神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