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痙攣癲癇 原來是腦瘤壓迫神經

痙攣癲癇 原來是腦瘤壓迫神經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今年58歲楊先生,雖缺乏運動但身體還算健康。最近一個月常感到左手無力,會不自主抖動,甚至對於扣釦子等細微動作相當困難。有天外出散步,突然口吐白沫、手腳痙攣,癲癇發作失去意識,家人趕緊送他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核磁共振造影顯示出,腦右方接近腦鐮處,有顆約6公分的巨大腦膜瘤,神經外科徐賢達醫師緊急開顱將腫瘤完全取出保下ㄧ命。

腦瘤壓迫運動區域神經 造成癲癇
腦瘤發生原因不明,有良性、惡性之分,可從核磁共振檢查判斷腫瘤屬性。徐賢達醫師說明,腦瘤的發生機率約萬分之一,即每10萬人口中,有10個人會發生。腦膜瘤是從腦膜長出來,最常見的良性腦瘤,其檢查影像會因腫瘤充血而呈現白色且形狀均勻的樣態。此外,良性瘤生長慢,周圍神經壓迫較緩慢,因此神經較少出現水腫現象。但楊先生的腦膜瘤達6公分大,壓迫腦部運動區域神經,以致於動作困難,而神經受到壓迫會產生不正常放電,造成癲癇。

腦膜瘤不大 可透過藥物治療
腦膜瘤若不大,可透過藥物如抗癲癇藥、類固醇治療,以及定期追蹤觀察腫瘤生長情形。但若腫瘤太大壓迫周圍腦組織,影響生活,危及性命就會建議手術切除。考量腫瘤的含血量豐富,且病患腫瘤位置鄰近靜脈竇,稍有不慎就有大出血的危險,醫師採兩階段執行手術。徐賢達醫師表示:「第一階段在手術前一天,請影像醫學部協助執行栓塞手術,從腿部(股)動脈經腦動脈將灌助腦瘤的血管栓塞止血,以減少出血風險;第二階段才開顱取腫瘤。」

腦部取瘤手術 不得不慎
因腦部空間有限,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腦神經損傷。醫療團隊掀開病患頭蓋骨止血後,用超音波刀以震動的方式在腫瘤中間攪拌、再把破碎的組織抽吸取出,清出一個空間。之後,仔細將腫瘤外層與腦部神經分離,免除傷及神經造成後遺症的可能,順利地將腫瘤完全取出來。術後轉往復健科復健,手腳無力的情況已慢慢恢復。
徐賢達醫師提醒,若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頭痛、手腳無力、抽搐或感覺異常、記憶障礙、言語困難等情形,務必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延伸閱讀】眼屎流目油眼疲勞 都跟肝臟健康有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日本塩野義製藥所開發的抗流感藥物Xofluza,台灣藥名紓伏效,8月28日已在台灣取得許可證,然而根據11月26日朝日新聞指出,東京大學研究發現,Xofluza恐怕容易產生抗藥性,而且具有散佈能力,但研究強調。目前仍處動物實驗,相較一般流感病毒,擴散力應該比較弱。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感恩節即將到來,提到它會聯想到什麼呢?是熱騰騰的火雞大餐還是大賣場讓人失心瘋的黑色星期五?在國外,這天是家人相聚一起用餐,感謝上帝賜予一年度豐收的祝福,同時會停下來回顧今年需要感恩的事物,再次表達感謝。學習任何感恩形式 有助擺脫有害情緒根據一篇2018年發表於《心理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2019年亞洲U15角力錦標賽在台中市進行,包括印度、日本、中華等十八國選手競爭激烈,為幫助選手獲得更好成績,積極發展運動醫學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首次與台灣奧會單項運動協會簽合作備忘錄,完善提供279位隊職員、選手與32位裁判,總共為期三天賽事期間的醫療服務。 國際賽事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知名男星高以翔今(27日)凌晨在大陸參加節目錄影,在跑步環節時跑到一半突然暈倒,心臟一度停止跳動3分鐘,後來救護人員做了15分鐘CPR才恢復心跳,送醫搶救9小時後,稍早經紀公司證實高以翔已搶救無效去世。身強體壯? 可能也有隱藏性心臟病台大醫院急救醫學部李建璋主治醫師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