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莫名其妙心情不好?當低潮來襲時 3招助你跳出「心病」風險

▲(示意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莫名其妙心情不好?甚至萌生輕生念頭?當心不是每一次低潮背後都一定有一個大事件或大壓力源,國內臨床心理師提醒,很多時候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狀況長期累積,也會增加心理疾患的可能,因此,學會覺察情緒與放鬆的技巧非常重要,利用「心情筆記」、「肌肉放鬆」、「正念呼吸」3招就能擺脫情緒低潮。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每年有近80萬人死於自殺;在台灣,統計每年有近4千人自殺死亡,其中,又以身心困擾者的自殺率為高。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臨床心理師潘奕瑄表示,每個人都有過情緒低潮的經驗,常見表現如:低落、做什麼事都沒興致、身體不適、易煩躁、疲勞、睡眠與食慾改變等,因人而異。

今年42歲的李太太,因童年時期常受到父母的冷落與批評,養成悲觀、易焦慮的個性,白天工作忙碌的她,晚上還要面對丈夫對家務的挑剔,管教一雙兒女,倍感壓力,久而久之,越來越容易出現易怒、焦慮、哭泣、失眠的情況,求助身心醫學科,醫師評估是因為長時間處於憂鬱、緊張的情緒中,長期下來將無法負荷,若不調適恐有心理疾病的風險。

潘奕瑄說,壓力因應能力,會因為先天體質、性格、壓力因應技巧而有不同,生活中的壓力多元又難以預測,所以情緒時好時壞是很正常的;情緒不好時可從生活中抽絲剝繭,了解原因,予以應對、接納。第一步,建議可利用「心情筆記」認識自己的心情變化,每天花一點時間反思,並用簡短幾句話記錄下當天快樂、悲傷、生氣、焦慮等正向、負向心情,以及影響心情的人、事、物。

這樣的作法,潘奕瑄說,除了能抒發情緒,一段時間後還能覺察情緒感受,了解會影響或改善自己心情的因素;即使許多客觀因素不容易改變,但也能及時覺察壓力、提早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調適。

潘奕瑄建議,學習放鬆也有兩大方法,一是漸進式「肌肉放鬆」,人的身心狀態是連動的,當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肌肉會不自覺繃緊,而身體緊繃則情緒也難以放鬆。一是「正念呼吸」,用輕鬆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把注意力專注在呼吸上,覺察雜念的同時,仍不斷試著把注意力放回呼吸帶來的感受,若能每天執行5到10分鐘,能有效沉澱心靈、減緩壓力、提升注意力並舒緩緊繃狀態。

潘奕瑄提醒,許多人誤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每天都很快樂、沒有壓力,但真正的心理健康其實是能夠從生活裡的喜怒哀樂中適時彈性調適;若低落的情緒已持續2周以上,且連帶出現身體(如食慾、睡眠、體力)與認知(如負面思考、注意力與記憶力變差)方面的改變或嚴重干擾生活,即建議尋求醫師、臨床心理師的協助。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偽標MIT口罩」查無國家隊 國產口罩強制標示2周內上路!

嬰兒喝「葡萄糖水」可利尿? 食藥署警告恐餵出兩大問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不知道要每半年定期到牙醫診所洗牙、檢查牙齒、牙齦健康狀況,以致於感到牙酸痛、牙齦腫脹才掛號就診,此時可能已經有嚴重蛀牙、牙周病,或甚至牙齦萎縮等症狀。 當代牙醫醫療體系當代牙醫診所院長葉立維是牙周專科及植牙專科醫師,牙周病治療經驗豐富。他提到,門診時除了牙周病...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近視率居高不下,小六學童近視率高達7成,疫情不但改變了生活習慣,也加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學童觀看螢幕時間拉長,近視度數不斷攀升,實在令人擔憂。 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寒暑假本來就是學童近視度數增長的高峰期,尤其去年又經歷了數月的三級警戒,孩子們突然被迫改變學...

閱讀詳情 »

記者黃信峯/綜合報導 某科技業50多歲的部門女主管,對同事冷言冷語及責備,嚴重時候甚至拍桌大吼;但共事許久的同仁表示,之前的她不是這樣的個性,也因此建議她尋求專業醫師幫助,最後得到的結果為更年期荷爾蒙失調,所以容易在情緒不穩定。此情況自身不易察覺,也須仰賴身邊親友同事們的幫忙提醒。 熟齡女性的「更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