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中風再住院率高! PAC復健計畫提供高強度、密集復健

腦中風再住院率高! PAC復健計畫提供高強度 密集復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2歲鄭先生為虔誠教徒,某天跪著進行睡前禱告時,突然左側肢體無力倒地,一旁家人嚇得緊急將他送往急診,確診為出血性腦中風,接受藥物治療後救回一命,但為了不造成家人負擔,他積極配合「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ost-acute Care, PAC),一個月內就恢復行走能力,連自行搭公車前往醫院復健也不成問題。

腦中風再住院率高於一般疾病 PAC計畫助恢復

根據統計,腦中風患者14日再住院率,6個月內再住院率及一年內再住院率都高於一般疾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指出,為降低患者日後再住院或超長住院的機率,經藥物或手術治療待病況穩定後,可轉由復健團隊於治療黃金期內,透過PAC計畫,協助患者恢復自主生活的能力;除了腦中風以外,燒燙傷、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及衰弱高齡等也可使用PAC計畫。

別於傳統 PAC計畫可接受長達12週住院復健治療

周立偉部長介紹,相較於傳統健保住院,大多住28天就面臨轉院問題,腦中風患者透過PAC計畫,最多可接受長達12週住院復健治療,並視患者體能,一天最多可接受3至5次復健,同時會在計畫期間,每三週定期評估,視患者恢復狀況決定提早結案或繼續執行。

中風後造成肢體張力大 復健目標為誘發神經功能

物理治療師石杏柔表示,因鄭先生中風後造成肢體張力大,故其復健目標為誘發神經功能恢復,和重建步態行走和運動能力,安排每天兩次物理治療,透過橋式運動、練習坐和站,同時搭配每天兩次職能治療,患者展現高度積極性,除了定時於復健中心復健外,其餘時間也在病房走廊練習走路,復健過程中也順勢瘦了近20公斤。

失能程度太輕或太嚴重 都不適合採用PAC計畫

周立偉部長提醒,PAC計畫如同復健衝刺班,會先評估個案的學習能力、是否具備足夠體力,以及是否願意主動參與復健治療計畫,若失能程度太輕或太嚴重,都不適合加入此計畫。

【延伸閱讀】

聽損兒上課能聽更清楚!突破傳統FM局限 新系統語音理解力提升30%

抓緊幼兒牙矯正時機是父母使命! 專家詳解兒童隱形矯正

2020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計畫開跑 國際藥廠AZ、亞馬遜都是後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3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據106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全球每8秒就有一個家庭因糖尿病而失去家人,衛生福利部統計,107年糖尿病排名臺灣十大死因第五位,9,374人因糖尿病而失去寶貴的性命。然而,糖尿病的病程較長,影響層面包括個人與家庭。根據文獻顯示,透過建立健康的家庭生活習慣,可以預防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糖友人數已突破220萬人,於世界糖尿病日前夕,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公布最新「糖尿病醫病認知調查」,發現罹病10年以上的資深糖友,對於危險併發症的關注度,卻隨著罹病時間越長而明顯下降。   事實上,每4個糖友中就有1人有心血管疾病;每5個糖友就有1人有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位48歲單身未婚的林小姐,檢查發現她大量腹水,並有卵巢腫瘤,後續確診為第三期卵巢癌。國泰醫院婦產科黃家彥醫師分析,林小姐的病情不適合接受內視鏡微創手術,必須採用傳統剖腹手術。果然術後林小姐恢復情形良好,接著6次化學治療,目前定期門診追蹤中。初期子宮內膜癌、卵巢癌 適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32歲的邱小姐平時會心悸,手抖非常嚴重。某晚深夜與先生起爭執,突然間喘不過氣來,開始過度換氣被送往急診室。先用藥物控制穩定後,醫師發現邱小姐脖子浮腫,提醒要回門診檢查,但她因家務繁忙忘了。半年間,邱小姐經常夜間失眠,且心臟跳得特別用力、特別快、甚至出現不規律,某夜因感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