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莫名昏倒原因竟是... 醫曝成功救「心」關鍵

莫名昏倒原因竟是... 醫曝成功救「心」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不明原因昏倒別輕忽,小心可能是致命性心律不整!一名33歲幼兒園陳姓老師,去年二度莫名昏厥,送醫檢查卻無異狀。轉診至台大新竹生醫分院心臟內科門診,得知發病時情緒激動,且有家族史,懷疑是「心因性猝死症」,評估後裝置皮下微型心臟監控器,結合智慧醫療系統追蹤,返家兩周後,醫院偵測到患者已昏厥,紀錄顯示為心室頻脈型心律不整,緊急通知陳老師到院治療,成功挽回一命,為了預防猝死再發生,植入體內去顫器(ICD)至今半年,病況穩定並定期回診。

長期微型心臟監控器 精準揪出致命性心律不整

台大醫院生醫分院心臟科主治醫師林廷澤表示,八成以上的心因性猝死,由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所引起,存活率僅10~30%,臨床上,昏厥原因複雜,心律不整發作時,更是稍縱即逝,常造成診斷不易。他強調,如果在病人經過一系列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檢查,排除腦部神經問題,甚至進入導管室誘發,仍查不出病灶,此時建議採用長期性心臟監控器。

台大醫院生醫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聖甫指出,這類微型監控器約小姆指長度,植入左胸皮下,可一年365天持續監測,使用時間達三年。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族群,可提供第一線診斷方法,一旦患者發作,系統會立刻將訊息傳至雲端,若出現「致命性心律不整」,醫療團隊馬上收到手機簡訊,即時給予相對應的治療。

植入體內去顫器防猝死 緊急時刻電擊救援

致命性心律不整發生怎麼辦?林廷澤醫師說明,因情緒壓力造成的心律不整,想要中止心室頻脈,必須以電擊的方式,讓心臟重新開機,因此才協助陳老師,透過健保給付植入心臟體內去顫器。除了能隨時隨地監測心臟情況外,若患者發作時,可於第一時間給予25焦耳電量,恢復正常的心跳脈搏。

不過,國內健保目前僅針對曾猝死急救回來的病患,給付體內去顫器,林醫師感嘆,不少病患連去顫器都來不及裝就離世,對家庭造成衝擊。建議健保擴大給付至初級預防,由於心因性猝死症奪命僅短短幾分鐘,若己知是高風險族群,更應該納入健保範圍。


莫名昏倒原因竟是... 醫曝成功救「心」關鍵

心律不整難察覺 注意心悸、昏倒等警訊防猝死

林廷澤醫師指出,絕大多數患者在心室顫動、心室頻脈第一次發病前,完全沒有症狀,部分可能有心悸、昏倒等警訊,尤其是如陳姓年輕基因型的患者,幾乎難察覺症狀。為預防心律不整的猝死,醫師提醒有家族史的民眾當心;若是後天因為心肌梗塞、心絞痛造成的猝死,則必須控制三高,注意避免菸、酒等事項。

台大生醫分院創新導管室 守護竹竹苗民眾

台大醫院生醫分院余忠仁院長表示,針對高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運用醫院特有的智慧醫療和雲端系統,全天候掌握患者心臟情況,避免患者病情惡化或猝死,加上導管室的啟用,可在病人發生非預期性且突發的心臟疾病時,提供即時緊急醫療。

林廷澤醫師說,台大醫院生醫分院的心導管中心設備先進,更是竹竹苗地區唯一結合開刀房的導管室,擁有手術室無菌及落塵標準,確保病人手術時,大幅降低傷口感染風險。其先進的設備可執行3D立體定位系統,短時間內,完整建構心臟3D立體結構和電氣迴路,精準治療心房顫動和致命性心律不整。心律調節器的置放手術和心臟衰竭的再同步治療,也能夠勝任。

此外,正在建構混合式手術導管室(Hybrid OR),提供心臟內外科醫師合作平台,醫師將有能力處理複雜的結構性心臟病,透過內外科合作,達到微創手術,例如經導管主動脈置換術和經導管左心耳封堵術等先進技術,造福患者。

【延伸閱讀】

高以翔讓人重新看見「猝死危機」 3大高風險群可考慮植入式去顫器預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4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冬季寒流一波接一波,加上海島型氣候濕氣重,體感溫度接近低溫,不少民眾可能因10度的低溫,造成身體上的負擔,尤其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日前基隆展出的黃色小鴨破裂事件,原因就可能因溫差過大,導致氣球內部壓力大於大氣壓力而爆裂,民眾的身體可不能像小鴨一樣壓力過大!衛福部桃園醫院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1月針對市內傳統市場、雜糧行及餐飲業,抽驗年節高風險產品,包含年糕粿類、竹笙、金針、水產禽畜產品,總計共抽驗39件。檢驗結果有16件不合格,目前衛生局已要求違規業者立即下架,查證屬實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8條規定懲處。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此次抽驗16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四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確診罹患大腸直腸癌;而直腸癌患者中,約有將近半數得被迫接受人工造口手術。現在正逢歲末年終,農曆春節將至,大腸癌患者在閤家團圓的時刻,到底該如何吃,才能吃得營養又健康呢?營養師建議,腸癌患者可透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有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的病人注意啦!醫師提醒,周邊動脈阻塞是老年人與三高患者的通病,病況嚴重時有截肢之虞,平常除了要注意控制三高之外,並應該要注意足部清潔與保暖。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兼華表示,周邊動脈阻塞依症狀分為四級,一級患者的下肢容易感到冰冷,男性會有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