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藝人陳昇口腔癌取消演唱會 醫師:注意6大症狀!

藝人陳昇口腔癌取消演唱會 醫師:注意6大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藝人陳昇17日在臉書貼文指出,因例行健康檢查發現口腔有腫瘤,已做完手術休養中。欒醫師門診來了位年輕的夜班司機大哥,紅唇族的他有點感冒症狀,張嘴檢查發現,口腔黏膜顏色不對,也有看似潰爛很久的傷口,進行口腔黏膜篩檢確診為口腔癌。

男性口腔癌 國內十大癌症第六位

樂生療養院欒智偉醫師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男性口腔癌為國內十大癌症第六位,台灣每年逾6,0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700人因口腔癌死亡。發生原因與口腔黏膜長期受刺激,致使細胞變性有關,例如吸菸、檳榔、喝酒、梅毒、口腔衛生不良、長期食用過熱、太辣等刺激性食物及假牙摩擦等,都可能是致癌因素。

口腔癌自我檢查 六大症狀

欒智偉指出,民眾若有以下各種情形時即應提高警覺,並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或必要時做病理切片檢查。

1.口腔黏膜顏色改變: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去。

2.潰瘍: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

3.腫塊: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不明原因之腫塊。

4.舌之運動與知覺: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導致咀嚼、吞嚥、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喪失、麻木。

5.顎骨與牙齒:顎骨局部腫大,導致臉部左右不對稱。

6.黏膜之知覺與開口度: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或有刺痛感,開口受限制,張嘴時口腔黏膜拉緊。

口腔癌篩檢 早期發現且存活率高

欒醫師指出,口腔癌篩檢又稱口腔癌黏膜篩檢。民眾可至全台口腔癌篩檢及確診醫院進行篩檢,政府已針對有抽菸或嚼檳榔(含已戒)之30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以上未滿30歲之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早期發現的個案高達8成,早期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有7成以上,如果延宕病情到第三、四期,存活率就降至5成5以下。

預防勝於治療 

欒醫師鼓勵民眾,口腔癌雖然號稱最短命的癌症,但為了自身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民眾應提高警覺,提早發現提早治療,關心您的健康。

【延伸閱讀】

乳癌「切除或化療」非唯一選項 名醫江坤俊破除迷思

樓梯爬到險暈厥!自體免疫疾易併發肺動脈高壓 1招自測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年約30歲男子,最近反覆性腹瀉、腹部脹痛,體重無故減輕,剛開始以為是夏天吃壞肚子或工作壓力導致腸躁症,並未多加留意。近日送貨的工作途中,解便時竟出現血便,令他驚嚇不已,這才認知病況非同小可,趕緊就醫檢查,前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才確診罹患「克隆氏症」,工作生活皆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太感動了,終於聞得到我最喜歡的水果味。」這是兩年多沒有嗅覺的五十歲吳女士的感受。因為視力越來越模糊,輾轉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吳女士腦部長了一顆六到七公分的腫瘤,診斷為「嗅溝腦膜瘤」,緊急開腦做腫瘤切除手術,切片檢驗為良性。術後即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劉媽媽曾是典型的職業婦女,長期為了事業、家庭忙得蠟燭兩頭燒,雖然每年定期接到衛生所的篩檢邀約通知,但總是因為忙碌且覺得身體沒有不適,不需要檢查而擱著。直到前年底退休後,參加衛生所舉辦的癌症篩檢服務,才發現結果可能有異常,經進一步切片確診為第二期乳癌,經過一連串的手術、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