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藥費過多砍藥價 藥師:提升自我照護知能

藥費過多砍藥價 藥師:提升自我照護知能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健保署為控制藥價支出,會逐年調整藥價,但近來有部分原廠藥因不敷成本,宣布退出台灣市場。中華民國藥師公會政策執行長沈采穎對此指出,除合理制定「藥品費用支出目標」成長率外(意指將每年健保藥費支出預設目標金額,超標再砍價的成長比率),政府有必要邀集廠商協商,討論樓地板價,避免藥品退出市場,並確保品質。她更強調,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知能至為關鍵,小病可至社區藥局諮詢非處方OTC藥品(包括指示藥及成藥),減少醫療浪費。

年砍藥價廠商出走 制定合理藥費成長目標

2013年以來,國健署試辦「藥品費用支出目標」,例如2018 年結算後,實際支付藥費約 1,600 億元,超標近58億元,代表今年須砍該金額的藥價。此舉卻讓不少原廠藥商不敷成本,醫界擔憂若原廠藥退出市場,加上台廠學名藥無利潤而停產,屆時民眾恐無藥可用。

如何訂定合理藥費支出,沈采穎受訪時表示,隨人口老年化,用藥人口漸增,如果依據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定總藥費,當然會「僧多粥少」。她建議,應考慮老年人口成長率、物價指數和薪資成長率,去訂定合理目標。她也指出,包含一例一休、油價和各種GDP標準,都會讓藥品成本增加,如果健保調漲,藥費支出也應合理增加,增加藥費開源。

藥價如何調整? 產官共商樓地板半價

至於藥價如何調整?沈采穎直言,「健保署和食藥署為兩權責平行單位,政策卻衝突,一個希望藥價越來越便宜,一個希望品質越來越好。」她認為,政府應該與製藥公會、廠商研擬樓地板價,不要齊頭式砍價,「對健保署容易,但許多藥『砍至見骨了』,目前每顆藥的健保核定給付價格目標是不要低於兩元,然而仍有許多藥砍到低於兩元以下。」若政府開出好的條件,廠商也要確保品質,若有問題應重罰。

但她也坦承,所有藥品都訂樓地板價,是對健保支出一大考驗,她建議,可根據專利年份,訂定統一樓地板價格。廠商也可事先反應,避免政策施行後才退出,對市場衝擊過大。

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知能 減少醫藥浪費

除藥費總支出要控制,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知能、疾病認知更為關鍵。沈采穎指出,目前健保傾向「保大病,不要保小病」,但是小病明顯居多,若小感冒都要去醫院看醫師,雖然僅需繳納部份藥費,「但大醫院花費動輒5、6百掛號費、諮詢費等,沒有比較便宜,也浪費健保資源。」

若民眾對於用藥觀念和疾病有認識,輕微小病可以先去社區藥局諮詢,購買非處方藥(OTC)。所謂非處方藥,是指在沒有醫療人員督導下,病人自行使用,仍安全有效的簡單藥物,如常見抗組織胺藥、止痛藥等。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許多忙碌或者半夜微恙的患者,可先去藥局自費購買,改善不舒服症狀。

除民眾自費購買非處方藥外,沈采穎說,非處方藥也不應由健保給付,然而台灣部分非處方藥仍有健保給付,主因是怕民眾反彈,健保署曾陸續取消給付指示用藥共1500多項,引起民眾錯愕,因此事前教育很重要。建議可學習日本小學二年級開始,進行自我照護知能教育,從小教導小病辨別、何時該上醫院等觀念,才不會有病就跑醫院。另外,家庭藥師也可扮演資訊和教育角色,「如果民眾都在社區藥局領藥,藥師比較了解病史,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用藥和浪費。」

【延伸閱讀】顧眼之前先顧肝 養肝權威教您護肝顧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0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正值秋冬交替,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腸胃敏感容易有腹痛、腹瀉或脹氣的情形發生,若上述症狀每天持續四週以上都無緩解,甚至伴隨著體重減輕、發燒、血便,就得格外留意,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揪出「腸」出狀況者! 反覆腹痛、腹瀉、血便治不好要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又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市面上滴雞精品牌眾多,雞隻的來源也不同,常常讓消費者不知道如何選擇!聯利科技於2017年推出「享食尚滴雞精」,推出後大受好評,不但在去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還在「生策會SNQ推廣中心」舉辦的「健康品牌投票榜活動」拿下「人氣養生飲品類」第一高票!從食材到源頭,層層把關,高規格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高雄報導】90歲老奶奶因肺炎住院,身體虛弱疑似遭病毒感染,每天腹瀉超過10次導致骨瘦如柴。經胃腸內科檢查,確診感染法定傳染病的困難梭菌。所幸孫女捐出糞便,歷經2次「糞便移植」,才讓她的腸道恢復正常功能。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糞便移植正確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名60多歲男性商人,長期處於生活壓力大的狀態而睡眠狀態不佳,同時使用多種安眠鎮定藥物,每當自覺藥效不佳時會自行調整用藥,且也經常飲酒助眠,病史持續超過1年以上。   另外也有1名30多歲女性,在鋼琴酒吧工作,經常工作至凌晨3、4點,且工作時需要大量喝酒,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