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血壓高竟是腎上腺腫瘤惹禍

一名年約60歲的阿伯已有10年高血壓病史,雖然積極用藥控制,血壓維持尚稱平穩,但有時還是會失控。有一次,這位阿伯至診所接受腎功能檢查,抽血檢查赫然發現,除了高血壓,這位阿伯也有血鉀偏低狀況。

 

為這位阿伯安排檢查的凱硯診所院長、腎臟內科醫師王峰銘說,看到檢驗數據,發現高血壓與低血鉀同時出現,懷疑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典型症狀,而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有多種亞型,經過抽絲剝繭,搭配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學檢查,結果在阿伯右側腎上腺發現一顆1.5公分大的腫瘤。

 

阿伯的腎上腺腫瘤為良性腫瘤,他接受手術,並摘除腎上腺腫瘤後,血壓馬上恢復正常,從此不需再服用降血壓藥。

 

腎上腺腫瘤,引發連鎖效應

王峰銘醫師分析,高血壓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也有人稱為次發性)兩種類型,原發性高血壓多半原因不明,可能與體質有關,而續發性高血壓背後,常隱藏其他病因,像內分泌異常、腎臟疾病、服用影響血壓藥物、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引發續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就是其一。

 

在續發性高血壓患者當中,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所占比率為5%-13%,而原發性高醛固酮有七種亞型,其中常見兩種類型為醛固酮分泌腺瘤與雙側腎上腺增生,占原發性高醛固酮比率分別為35%、60%。

 

血壓居高不下,易面臨腦中風威脅

為何腎上腺腫瘤會造成血壓升高?王峰銘醫師解釋,腎上腺腫瘤會干擾內分泌,進而導致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此時血清醛固酮濃度增加,身體就會開始「留鈉排鉀」,加上專門控制血壓的「血清張力素」活性遭抑制,在體內鈉離子增加、「血清張力素」受抑制等雙重影響下,血壓便可能失控,血壓長期居高不下,腦中風威脅便如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不只如此,隨鉀離子排出體外,身體也就產生低血鉀症,低血鉀症雖可能引起肌肉無力現象,不過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合併低血鉀症,患者就算有低血鉀,多數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很容易受忽略。

 

這些族群,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

王峰銘醫師提醒,所有年齡層、性別的人,都可能產生腎上腺腫瘤,因此如果是高血壓合併低血鉀、頑固性高血壓、小於20歲卻有高血壓或有嚴重高血壓(收縮壓大於16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100毫米‧汞柱)等族群,建議接受詳細檢查,若是腎上腺腫瘤造成的高血壓,只要手術去除腫瘤,高血壓多半便能獲得緩解,腦中風風險也會大幅下降。

 

本文分享自東森新聞雲

相關推薦

▲(照/翻攝自大甲鎮瀾宮臉書)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防疫大解封,大甲鎮瀾宮也立即宣布重啟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11日晚間起駕、20日回鑾。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回應,解封之後相關活動事先並不需要申請,指揮中心只要求主辦單位做到工作人員、陣頭部分「不逾千人」、「不要跨縣」...

閱讀詳情 »

▲(照/亞東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不但生活大解封,連自費檢驗對象也放寬,便利許多民眾。亞東醫院日前就有一名男病患發出病危通知,遠在日本的女兒一接獲通知後就火速返國,一開始礙於入境後的居家檢疫規定讓她無法立即趕到醫院,還好在在新北市衛生局與院方協助下,申請自...

閱讀詳情 »

▲(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已經連續56天沒有本土個案,疫情趨穩,且全台自6月7日起已經生活大解封,各類活動恢復正常,不過,目前仍有超過萬人在居家隔離及檢疫之中,台北市衛生局今(8)日強調,已經指定台北市18家醫院及91家診所為台北市通訊診療指定醫療機構,只要居家...

閱讀詳情 »

癌症中有進行速度很快的癌症跟很慢的癌症 雖一言以蔽之為癌症,但大家知道嗎?癌症的發展速度會因臟器不同而有異。 有些癌症在初期階段很難發現,發長速度也比其他癌症還要快,可以舉出的例子有胰臟癌、膽管癌。我們很難看到這些病例恢復,而且即便用手術摘除了腫瘤,也有很高的危險性會復發,所以必須慎重觀察治療後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