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如何選? 醫師這樣分析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如何選? 醫師這樣分析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慢性腎臟病友到底該選擇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常讓許多患者不知如何決定。一名30歲家住金門的李小姐,學生時期就有第二型糖尿病,因控制不佳導致慢性腎臟病。婚後多年卻因健康關係流產,去年再度懷孕,決定遠從金門來到臺北榮總尋求腎臟科及婦產科協助;配合完整的飲食衛教、藥物調控順利產子。考量金門醫療資源不足,且還要回工作崗位,決定藉由雲端照護醫療管理系統,每晚自行操作腹膜透析機器,不必當「空中飛人」密集往返,醫療團隊就能掌握她的健康。

金門產後洗腎媽 雲端+腹膜透析免當「空中飛人」
台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醫師李國華表示,腎臟功能為製造尿液調節身體水分、淨化血液及維持體內電解質,也可維持人體造血功能,因此,一旦腎臟衰竭失去功能,人體就會水腫、泡沫尿蛋白尿,且因毒素排不出去會倦怠、全身搔癢且貧血。
而懷孕也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李國華說明,孕婦的腎臟要同時負擔自己和胎兒製造出來的毒素,就算是健康的產婦,也會造成水腫與蛋白尿,對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負擔更大。而李小姐產後半年後,發現腎絲球廓清率(eGFR)減少到10ml/min以下,同時出現體力逐漸變差、水腫、搔癢等症狀,因為她仍要工作,因此,在醫病共決下,選擇腹膜透析方式治療,如今只要每個月回診一次即可。
腹膜透析自動洗 機器洗腎一覺醒來即完成
李國華指出,目前最多人使用的洗腎方式為「血液透析」,每週需進行三次至醫療院所,每次約四小時由醫護人員協助進行,患者無法正常上班、上課,且需親友陪伴前往,對於居住於遠距偏鄉的患者來說,每週三次往返醫院洗腎是一大沈重負擔。
另一種較為便利的「腹膜透析」,是利用人體腹膜與透析液進行毒素清除,患者可在家自行操作更換透析液。腹膜透析又分為「手動洗」與「自動洗」,「手動洗」每日2到5次,每次約20分鐘。而「自動洗」是透過健保給付的腹膜透析機進行透析,患者只要在晚上睡前將機器打開,自行連接後透過機器進行洗腎,一覺醒來即完成洗腎,增加方便性。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如何選 醫師專業分析建議
臺北榮總腎臟科黎思源醫師表示,若在洗腎後想持續工作,盡量維持透析前生活型態的病友,就會建議使用腹膜透析,更重要的是,腹膜透析能幫助患者維持較好的殘餘腎功能;但若腹部曾經做過大手術,或裝有人工肛門的病友,則不建議使用腹膜透析。在飲食控制上,也不像血液透析有較多限制。
一般建議剛進入透析治療的患者,可考慮先使用腹膜透析,不僅能維持原始生活型態,保有工作或上學的彈性,對心血管的負擔也小,更能維持較好的殘餘腎功能等待換腎,數年後,如腹膜功能下降再轉血液透析。無論是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品質皆優良,腎友不需太擔心治療品質,只要遵循醫護端叮嚀,注意日常用藥與飲食,就能維持良好的透析狀況。

【延伸閱讀】
腎臟也會中風?右下腹劇痛 竟是腎動脈梗塞險送命
 腹膜透析洗肚子 腎友救命該怎麼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5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際失智症月」,彰化基督教醫院、切膚之愛基金會及彰化縣戀戀半線失智協會,舉辦『指尖上的記憶~花現新希望』活動,一同關心失智症及老人照護議題。切膚之愛基金會董事暨彰基副院長周志中表示,失智海嘯狂襲而來,唯有將失智問題正視為國家議題,打造友善失智環境,才能支撐每一個失智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因胃癌進行胃全切除手術的85歲伯伯,半年內體重下降10公斤,且有不斷下降的趨勢。醫師轉介至營養諮詢門診,家屬表示都會準備很營養的「魚湯、精力湯、雞湯」給伯伯吃,營養師評估後發現家屬所準備的三餐都是大家認為營養的補充聖品,但卻不知其所含的熱量很低,食用期間如果再加上術後病人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發燒、咳嗽是孩童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1名5歲陳小妹因反覆高燒達40度及劇烈咳嗽至醫院就醫,但狀況未改善,遂轉至國泰綜合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發現約500cc的大量肺積水(相當於1瓶可樂),經插胸管引流,檢驗血液及胸水結果是黴漿菌感染引起大量肺積水,即使入院使用正確抗生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之前就有研究表示,出生時體重不超過2,700公克(6磅)的人,成年後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而今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年會上提出的1項新研究,是首度發表體重過輕的嬰兒,更容易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   根據歐洲研究協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