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管阻塞7成以上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血管支架知多少?

血管阻塞7成以上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血管支架知多少?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根據健保大數據顯示,2017年心臟血管支架置放術件數達4.3萬件,8成患者年紀超過55歲,專家表示,近年來,接受心血管支架置換術患者年齡層明顯下降,與抽菸、肥胖與不當飲食等因素有關。


一旦血管阻塞7成以上 就必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治療冠心病以藥物為主,約一半病患症狀獲得緩解,一旦血管阻塞7成以上,藥物無法控制症狀,就必須考慮侵入性治療,包括:置入心血管支架、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主要供應心臟血液,若冠狀動脈血管狹窄,血液無法流通,就會影響心臟供氧,組織呈現缺氧,嚴重時血管阻塞,引發心肌梗塞,需緊急施以「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PTCA)」植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


健保大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105家醫院(需設置心臟科、外科)執行心臟血管支架置放術,件數達4.3萬件。


血管阻塞7成以上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血管支架知多少?

▲血管支架的健保給付名稱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可分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全吸收式生物模架,健保全額給付裸金屬支架。(圖/截取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58期)


金屬裸支架又可分為 球囊擴張式與自張式支架


血管支架的健保給付名稱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可分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全吸收式生物模架,健保全額給付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由民眾自付差額。至於生物模架,則不在給付範圍。


食藥署表示,金屬裸支架包含球囊擴張式、自張式支架,前者是利用球囊的擴張,將其上的血管支架撐開,讓支架停留在狹窄處後,再將球囊內的液體抽掉,將球囊導管退出。


至於自張式支架,則利用材料的記憶特性,將之輸送到狹窄處時,把支架外的保護鞘移除,讓它自行張開、固定在血管壁。不管是哪一種金屬支架,在術後1到3個月就會被血管內膜包覆,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塗藥支架外層塗抹含藥聚合物 降低細胞增生與再狹窄機率


在塗藥支架方面,支架外層塗抹含藥聚合物,在植入部位緩慢釋放,常見的藥物有艾諾莉茉斯(Everolimus)、西羅莫司(Sir limus)及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以抑制附近的血管細胞增生、降低血管再狹窄的機率。


食藥署提醒,血管支架可改善血管狹窄,但也有風險,例如:支架錯位、變形、再狹窄,或是感染、出血、過敏休克、死亡等併發症。此外,使用塗藥支架,需考量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彈性而變差,加上飲食西化及肥胖等問題,讓國人血管硬化日趨嚴重,王宗道醫師提醒,血管狹窄患者務必規律用藥,並需積極戒菸、控制體重,才能避免急重症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烏俄戰爭效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衝擊生技製藥產業
▸40至50歲女性出現這3大症狀 恐子宮肌腺症悄悄找上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近來,受疫情影響,股市、工作遭受波及,導致上班族精神壓力偏大;或是學生在放假期間熬夜,作息不正常等原因,造成顳顎關節疼痛的朋友,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張小姐在清明連假結束後,發現自己近日常有肩頸酸痛,張口時耳前會發出「卡、卡」聲響,吃飯和說話時臉頰疼痛異常,上課無法專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近日,1名67歲的男性因雙腳疼痛到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其左腳踝微腫,由於他的白血球與發炎指數雙雙上升,因此初步臆斷為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安排住院。後來該名男性因血糖過高,醣化血色素11.6%,被診斷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但經抗生素治療後,病人仍高燒不退。最後,醫療團隊在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應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發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月1日啟動「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中央健康保險署配合政策,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簡稱健保快易通APP)於今(4)日起也提供確診民眾登入回報管道。民眾在登入「健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在5月初開始接種疫苗,各縣市開始接種的時程略有不同,大多數在第1或第2週。高雄市在5月2日宣布開始接種,而台北市則是於5月5日開始。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現在媒合北市內11家醫院,將開設兒童特別門診,以滿足不同家長的接種需求。 高雄市2日開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