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管阻塞7成以上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血管支架知多少?

血管阻塞7成以上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血管支架知多少?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根據健保大數據顯示,2017年心臟血管支架置放術件數達4.3萬件,8成患者年紀超過55歲,專家表示,近年來,接受心血管支架置換術患者年齡層明顯下降,與抽菸、肥胖與不當飲食等因素有關。


一旦血管阻塞7成以上 就必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治療冠心病以藥物為主,約一半病患症狀獲得緩解,一旦血管阻塞7成以上,藥物無法控制症狀,就必須考慮侵入性治療,包括:置入心血管支架、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主要供應心臟血液,若冠狀動脈血管狹窄,血液無法流通,就會影響心臟供氧,組織呈現缺氧,嚴重時血管阻塞,引發心肌梗塞,需緊急施以「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PTCA)」植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


健保大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105家醫院(需設置心臟科、外科)執行心臟血管支架置放術,件數達4.3萬件。


血管阻塞7成以上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血管支架知多少?

▲血管支架的健保給付名稱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可分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全吸收式生物模架,健保全額給付裸金屬支架。(圖/截取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58期)


金屬裸支架又可分為 球囊擴張式與自張式支架


血管支架的健保給付名稱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可分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全吸收式生物模架,健保全額給付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由民眾自付差額。至於生物模架,則不在給付範圍。


食藥署表示,金屬裸支架包含球囊擴張式、自張式支架,前者是利用球囊的擴張,將其上的血管支架撐開,讓支架停留在狹窄處後,再將球囊內的液體抽掉,將球囊導管退出。


至於自張式支架,則利用材料的記憶特性,將之輸送到狹窄處時,把支架外的保護鞘移除,讓它自行張開、固定在血管壁。不管是哪一種金屬支架,在術後1到3個月就會被血管內膜包覆,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塗藥支架外層塗抹含藥聚合物 降低細胞增生與再狹窄機率


在塗藥支架方面,支架外層塗抹含藥聚合物,在植入部位緩慢釋放,常見的藥物有艾諾莉茉斯(Everolimus)、西羅莫司(Sir limus)及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以抑制附近的血管細胞增生、降低血管再狹窄的機率。


食藥署提醒,血管支架可改善血管狹窄,但也有風險,例如:支架錯位、變形、再狹窄,或是感染、出血、過敏休克、死亡等併發症。此外,使用塗藥支架,需考量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彈性而變差,加上飲食西化及肥胖等問題,讓國人血管硬化日趨嚴重,王宗道醫師提醒,血管狹窄患者務必規律用藥,並需積極戒菸、控制體重,才能避免急重症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烏俄戰爭效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衝擊生技製藥產業
▸40至50歲女性出現這3大症狀 恐子宮肌腺症悄悄找上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35歲的林小姐近視200度,某天突然有明顯飛蚊症狀,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即刻就醫,到了第四天視力驟降,隔天緊急就醫時幾乎已經看不見。醫師檢查後,判定為裂孔性視網膜剝離。視物扭曲有黑影 視網膜剝離拖越久越難治視網膜剝離典型症狀包括視力下降、視覺出現大片黑影、畫面扭曲變形等,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國產新冠疫苗,最快本周人體試驗,若順利明年3月將核准上市!今(17)日衛福部食藥署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新冠疫苗第1期臨床實驗,將與台大醫院合作,預計2至3個月可完成報告,就可執行第2期臨床實驗。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食藥署邀集專家學者討論國光生技申請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陳敬哲/綜合報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平均每4天就新增1百萬名個案,但更讓科學家擔心的是,新冠肺炎病毒變異情況加劇。根據外電報導,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中心發現了從歐洲型病毒基因變異而成的東京型,無症狀比率更高。 疑似病毒變異傳染力跳升10倍 馬國衛生部長籲社交距離 此外,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止痛藥是許多人的常備藥品,但吃多了怕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或上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師林育如說明,市面上止痛藥的正確使用方式。目前市面上有3大類常見止痛藥,分別為:(1)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2)中樞止痛藥、(3)麻醉止痛藥。 ▲止痛藥分類比較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