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術後止痛多管齊下 減痛更有效

術後止痛多管齊下 減痛更有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蔡先生因車禍造成小腿骨骨折,準備開刀之前,向麻醉科醫師表示擔心術後止痛問題,醫師依據病人的病況,經過詳細說明相關術後止痛做法後,蔡先生才安心進行手術。

開刀有效止痛 加速恢復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主任洪明輝醫師表示,開刀後的傷口疼痛是所有病人立即會感受到的,開刀前的恐懼甚至會加劇術後的急性疼痛程度,手術期間有效積極且多管齊下的術後止痛,能夠加速恢復速度,同時減少因為疼痛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包括肺炎、靜脈栓塞或認知功能障礙。

嗎啡強效止痛 易有副作用

洪明輝醫師指出,疼痛是第五生命徵象,就像心跳、血壓、呼吸血氧、體溫對身體一樣重要。過去20年的推廣,醫護人員都會關切病人手術後的疼痛程度,教導疼痛不必忍,並積極地致力於有效止痛。洪明輝醫師說明,嗎啡類藥物是很強效的止痛藥,可立即緩解手術後,中度至重度的急性疼痛。但對於相對敏感體質的人來說,也容易產生副作用,像是噁心嘔吐、譫妄、呼吸抑制、或因耐受性增加而需要更多止痛藥物。

止痛多管齊下 效果顯著且副作用少

洪明輝醫師表示,最新的術後止痛策略,是依據引發傷口疼痛的不同生理機制多管齊下,非單靠傳統的嗎啡類止痛藥。除了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時減少嗎啡類藥物的使用量,甚至可於手術期間全程不用嗎啡,延長無痛的時間,減少可能副作用,縮短恢復時間。對於嗎啡類藥物敏感的人來說,像是老年人、肥胖、婦女、有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以及進行呼吸道、開胸、開腹手術者來說,更是有幫助。

減少嗎啡使用 術前與麻醉醫師溝通

有效的多管齊下術後止痛策略,包括整合區域麻醉止痛、普拿疼類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靜脈注射類固醇、局部麻醉藥物等止痛輔佐劑。手術期間這些藥物可以合併數種使用,個別劑量都很低,但有合併加乘止痛效果,有效地延長手術後無痛的療效。麻醉醫師可依據病人體質及需求,有效減輕術後不適,後續仍可搭配病患自控式止痛裝置(PCA)給予止痛藥物,作為額外需求的持續性止痛選擇。

洪明輝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越來越多麻醉科醫師,會使用超音波輔助區域麻醉止痛,而且運用各種麻醉止痛輔佐劑均能有效降低疼痛,減少嗎啡類藥物總使用量,已成為開刀房內麻醉醫師的常備藥物選擇。提醒手術病人與家屬,手術前可以多與麻醉醫師討論,開刀免驚慌。

【延伸閱讀】「腸」保健康!益生菌+纖維+酵素 保持消化機能好「酵」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8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美國一名曾為《花花公子》拍照、被稱為「Snapchat女王」的模特兒,早前經常感到頸部痛楚,"及至本週一突然中風。然而她治療3天後仍告不治。   (圖片翻攝自東網)   34歲的梅伊育有一女,近期深受頸痛困擾,曾積極多次求醫仍未痊癒。及至本週一,她突然中風入院,延至週四死亡,初...

閱讀詳情 »

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每3年發生的成群小地震或許可以作為下一次大地震將要襲擊"日本"的信號。 (僅為示意,圖片翻攝自唐山大地震劇照,下同) 在俯衝到一塊大陸下方的海底的許多地方都會發生小型地震,例如美國的太平洋西北海域或是智利沿海地區。但是對日本地震活動進行的研究第一次表明,這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糖尿病人可得要忌口,以免出現嚴重併發症!就有一名46歲科技公司主管,有糖尿病史,自恃平常血糖都控制的還不錯;然而,最近連續參加了幾攤尾牙,大吃大喝的結果,致使血糖和三酸甘油脂飆升,險些中風。 收治該名科技公司主管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農曆春節,親朋好友共聚一堂,大家常會打麻將或是玩撲克牌,一來消遣娛樂,二來則是會想試試手氣,看看運氣如何;但是,有很多人是趁著放長假,就沒日沒夜的玩。醫師提醒,熬夜打牌最傷身,尤其是天氣冷,年紀大的老人家更是要小心,最好是摸八圈就好。 坐著玩牌最易肩頸痠痛 過年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