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術後止痛多管齊下 減痛更有效

術後止痛多管齊下 減痛更有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蔡先生因車禍造成小腿骨骨折,準備開刀之前,向麻醉科醫師表示擔心術後止痛問題,醫師依據病人的病況,經過詳細說明相關術後止痛做法後,蔡先生才安心進行手術。

開刀有效止痛 加速恢復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主任洪明輝醫師表示,開刀後的傷口疼痛是所有病人立即會感受到的,開刀前的恐懼甚至會加劇術後的急性疼痛程度,手術期間有效積極且多管齊下的術後止痛,能夠加速恢復速度,同時減少因為疼痛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包括肺炎、靜脈栓塞或認知功能障礙。

嗎啡強效止痛 易有副作用

洪明輝醫師指出,疼痛是第五生命徵象,就像心跳、血壓、呼吸血氧、體溫對身體一樣重要。過去20年的推廣,醫護人員都會關切病人手術後的疼痛程度,教導疼痛不必忍,並積極地致力於有效止痛。洪明輝醫師說明,嗎啡類藥物是很強效的止痛藥,可立即緩解手術後,中度至重度的急性疼痛。但對於相對敏感體質的人來說,也容易產生副作用,像是噁心嘔吐、譫妄、呼吸抑制、或因耐受性增加而需要更多止痛藥物。

止痛多管齊下 效果顯著且副作用少

洪明輝醫師表示,最新的術後止痛策略,是依據引發傷口疼痛的不同生理機制多管齊下,非單靠傳統的嗎啡類止痛藥。除了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時減少嗎啡類藥物的使用量,甚至可於手術期間全程不用嗎啡,延長無痛的時間,減少可能副作用,縮短恢復時間。對於嗎啡類藥物敏感的人來說,像是老年人、肥胖、婦女、有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以及進行呼吸道、開胸、開腹手術者來說,更是有幫助。

減少嗎啡使用 術前與麻醉醫師溝通

有效的多管齊下術後止痛策略,包括整合區域麻醉止痛、普拿疼類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靜脈注射類固醇、局部麻醉藥物等止痛輔佐劑。手術期間這些藥物可以合併數種使用,個別劑量都很低,但有合併加乘止痛效果,有效地延長手術後無痛的療效。麻醉醫師可依據病人體質及需求,有效減輕術後不適,後續仍可搭配病患自控式止痛裝置(PCA)給予止痛藥物,作為額外需求的持續性止痛選擇。

洪明輝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越來越多麻醉科醫師,會使用超音波輔助區域麻醉止痛,而且運用各種麻醉止痛輔佐劑均能有效降低疼痛,減少嗎啡類藥物總使用量,已成為開刀房內麻醉醫師的常備藥物選擇。提醒手術病人與家屬,手術前可以多與麻醉醫師討論,開刀免驚慌。

【延伸閱讀】「腸」保健康!益生菌+纖維+酵素 保持消化機能好「酵」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8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淋巴癌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淋巴瘤,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前者發生率較高、高達9成患者屬此類型。台大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醫師林耘曲指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又以惡性程度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常見,佔率約5成,病程快又猛,未及時控制短短數月就可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持續或是反覆拉肚子、甚至伴隨血便,不要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當心罹患了潰瘍性結腸炎。1名3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跑廁所從1天3、4次到5、6次,甚至嚴重到1天10次,幾乎離不開馬桶,且全身癱軟無力,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最初以大腸激躁症治療,後來開始出現血便,經過進一步檢查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患者每年新增逾1萬7千多人,平均每5分鐘就新增一位患者,大腸直腸癌更已連續14年蟬聯10大癌症之首,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也顯示2020年約1930萬人罹癌,估計到2040年罹癌人數將超過3020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節將近,相較於平日的粗茶淡飯,許多人開始迫不及待大魚大肉樣樣來,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進而誘發或加重痔瘡出血。日前即有一名30餘歲的彪形大漢,平日飲食來者不拒也毫不節制,再加上工作忙碌,導致每天回家如廁、與洗澡後肛門反覆出血,拖至一個多月才就醫治療,當時因血紅素低下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