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衛福部推中風口訣 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衛福部推中風口訣 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85歲老翁日前腹部劇烈疼痛,家人以為是盲腸炎或急性腸胃炎,送至急診時卻突然意識不清,經腦部磁振造影顯示,這是少見的後循環腦梗塞合併基底動脈嚴重狹窄。醫師指出,後循環腦梗塞症狀較不典型,常合併腹痛、眼花暈眩,以致延誤治療。

 

腦中風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其造成的失能也增加個人與家庭的影響與負擔,而急性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約占70%至80%,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將有效減少失能之後遺症。

 

衛生福利部推動中風口訣「臨微不亂送醫FAST」「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ARM)。「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FACE)。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不過,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腦血管科主治醫師張谷州表示,這套中風口訣較適用於一般腦中風患者,但部分患者屬於後循環腦梗塞,症狀多變,初期容易被忽略。

 

以該個案為例,一開始症狀為腹痛,家人根本沒聯想到可能是腦中風,緊急將他送至急診室,人又突發意識不清,腦部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後循環腦梗塞合併基底動脈嚴重狹窄,緊急將動脈血栓移除,再以支架撐開極為狹窄的基底動脈,才保住一命。

 

張谷州說明,亞洲腦梗塞病人經常合併顱內血管狹窄,處置難度較高,必須施以動脈血栓移除,以及置放腦動脈支架,手術過程複雜且不確定因素眾多,可說是腦血管疾病治療的一大挑戰。

 

張谷州提醒民眾,牢記「臨微不亂送醫FAST」口訣,如有腹痛、眼花、暈眩等症狀,更需積極就醫。如果疑似腦中風,應該把握黃金搶救時間,3小時內盡快將血栓溶解,8小時內轉診將血栓移除。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咳嗽、喉嚨癢、流鼻水,這是過敏?感冒?還是新冠肺炎?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許多民眾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而疑神疑鬼,擔心染疫,建議先靜下心來,紀錄症狀的時間、頻率,如果需要就醫,可以嘗試通訊視訊看診,減少感染風險。 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指出,依照症狀出現的時間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肺阻塞主要是因慢性呼吸道長期發炎,造成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包括吸菸、空氣汙染、在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煙霧等都可能埋下誘發致病的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表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一年造成逾6,000人死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又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講到端午節,不免俗的會想到一些傳統習俗,像是為了趨吉避凶的喝雄黃酒、掛艾草與菖蒲,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但如何健康吃呢?健康吃粽子 5招必學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江奕欣來教您運用五個撇步來健康吃粽子:撇步一:挑選種類,健康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疫情攀升,許多人在家中工作或休息,看著舒服的床鋪,一不小心就睡到了下午。睡眠佔據了人生活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當然也是重要的一個職能活動,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宜指出,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與晝夜神經生物學中心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者,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