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複雜性尿道狹窄男性居多 原因與構造有關

  你有尿道狹窄的困擾嗎?通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尿道某一部分組織受到外傷或發炎、感染,導致纖維化結疤,而使尿道變得狹窄,小便就無法順利排出。而尿道發生外傷的性別比,又以男性占絕大多數,這是因為人體尿道的構造男女有別。男性尿道可以分為前尿道(陰莖尿道與球狀部尿道)與後尿道(膜狀部尿道與攝護腺尿道)兩部分;女性只有後尿道。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高建璋指出,根據不同機轉產生不同尿道部位外傷,以前段尿道受傷而言,又可分為鈍傷(車禍、跌倒、被踢或是性行為)及穿刺傷(刀傷、彈傷或是咬傷);至於後段尿道受傷,則常發生於骨盆腔骨折的病人(如車禍、跌倒)或是會陰部受傷的病人。

  常見症狀可能是血尿、解尿困難,或是尿道口有血(在前尿道受傷患者至少有75%),身體檢查可能發現陰囊或是會陰部皮下血腫,肛門指診可能發現骨盆腔血腫或是攝護腺在高位處。高建璋表示,臨床上只要發現患者尿道口有血時,不應進行任何盲目的導尿管置放或是尿道擴張,而是儘快進行尿道顯影劑攝影,以確定尿道的完整連續性。

  針對尿道外傷的處理方式,可採取傳統手術或內視鏡手術。高建璋說明,在手術時機上,可先做恥骨上膀胱造廔引流尿液,再來考慮重建時機。尿道狹窄的患者一般在國內會接受「內視鏡尿道切開術」併用「尿道擴張術」的治療,這種治療廣被國內泌尿外科醫師採用,因內視鏡手術便利且無傷口,住院時間短(一般1至3天),不容易有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不過,越長段的狹窄(超過1至2公分)內視鏡手術後復發率越高,單次手術復發率有時高達50%以上,在復發的狹窄患者上用同樣的方式治療,復發率達95%至100%。高建璋提到,許多患者因此受到身心靈的痛苦,甚至也不敢出國旅遊或離開醫院範圍,因為常常突然就尿不出來了。

  近年來,也有使用口腔黏膜移植來進行尿道重建,對於尿道球部狹窄的患者的成功率可達85%至95%;後尿道狹窄的患者,也可以大幅減緩所需擴張或住院的次數。高建璋分析,此手術適用在尿道切開後復發狹窄的患者、尿道狹窄較長的患者,或者尿道狹窄後無法用內視鏡重建的患者,是另一種選擇,尤其是復發性的尿道狹窄患者可將此方式列為考慮。此外,像是成年尿道下裂患者(通常小時候已經手術但不完全成功)也可以考慮採取此方式進行修補。

相關推薦

近年來3C產品普及化,影響了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老花已有年輕化趨勢。長時間緊盯螢幕、低頭族、睡前關燈滑手機等過度用眼族,不少在35歲之後就已視茫茫加入老花行列,出現看近或看小字吃力、光線昏暗時看不清、眼睛易疲勞痠澀等老花症狀。 不少眼科醫師常被問到是否有近視就不會得老花?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近視、遠...

閱讀詳情 »

牙周病與糖尿病,2個看起來沒有關係的疾病,實際上卻常是難兄難弟,屬於共病關係,牙周病專科醫師指出,長期高血糖引起免疫體質改變,導致牙周病感受性增加及病情容易惡化。就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罹患牙周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顏瑞瑩指出,牙周病機轉為細菌分泌毒素...

閱讀詳情 »

▲要解決早洩問題,專家強調關鍵助力來自另一半的支持。(圖片為示意照非文中案例/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師,我很怕被當成變態」!一名年僅20出頭的男性上班族,天生對性刺激的感受度異於常人,曾因結石要動手術,護理師才幫忙清潔到一半,就在手術台上當場射精,甚至出外按摩紓壓僅僅被...

閱讀詳情 »

▲最新研究改寫治療標準,多重抗藥結核病治療有效縮短一半療程。(照/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多重抗藥結核病一向是叫醫師頭痛的棘手問題,因為治療時間長,影響病人完整接受治療的意願不高,台北醫學大學團隊今(23)日發表參與的最新研究結果則改寫過去的治療標準,證實9至11個月的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