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要求完美壓力大 激躁症腸腸不美麗!

要求完美壓力大 激躁症腸腸不美麗!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28歲李小姐因個性要求完美,加上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喝水也不正常,導致罹患「大腸激躁症」。另一位病患王同學,面臨升學考試,課業壓力繁重,最近一吃飽飯就腹痛,每天上廁所好幾次,仍感覺糞便沒解乾淨,同樣也是罹患「大腸激躁症」。

焦慮憂鬱患者易有腸胃問題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施長碧醫師表示,「大腸激躁症」即是指腸胃比較敏感,是一種慢性疾病,換句話說,就是患者的腸子蠕動收縮比一般人還快,不僅僅是大腸出了毛病,還包括胃和小腸也會有一些症狀,因而產生腹絞痛、拉肚子、便秘及脹氣等症狀,尤其焦慮症及憂鬱症患者更為常見。

常見於年輕女性患者

施長碧醫師也說,「大腸激躁症」雖然不會致命,但需要長期的觀察治療,且一生中有可能會出現數次。根據醫學統計結果顯示,台灣目前每10位成人當中,就有1位是大腸激躁症患者;任何年齡層皆常見,其中以年輕人最多,中年人次之,50歲以上較少見,而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3~4倍左右,有一部分的女性朋友則會發生在月經期間或月經快來之前。

從四方向進行後續治療

在後續治療方面,施長碧醫師指出,須從以下四方面同步進行︰

1.藥物︰針對病人症狀予以最適當的處方。

2.飲食︰避免過敏性、刺激性與辛辣性食物,遠離菸、酒、咖啡因飲料;攝取定量低脂、少糖、少鹽及適度的蛋白質與高纖維性食物。

3.運動︰可以放鬆心情,強化腸胃的機能,像太極拳、瑜伽、旅遊皆是不錯的選擇。

4.心理︰關鍵在於做好情緒管理及紓解壓力的工作,因此待人處事勿吹毛求疵,得失心不要太重。

適當放鬆 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施長碧醫師叮嚀,大腸激躁症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而所產生的腹瀉和便秘等現象,不僅嚴重影響生活作息,還可能因隨時隨地想上廁所,造成困擾。其實要根本減輕或預防大腸激躁症發生的良方,不外乎就是避免刺激食物、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適當紓解工作及情緒壓力等,再輔以定期的檢查,就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8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轉涼,許多人開始注重皮膚保溼,但也別忘了日常的眼睛保養,入秋後空氣中的濕度及溫度下降,除了身體各部位容易乾燥外,眼睛也容易產生乾澀、發癢、發紅等問題,新竹眼科診所蔡綉娟院長指出,季節交替期間,因眼睛容易乾澀、視力不清楚而前往就醫的患者明顯增加許多,千萬不要忽略這些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癌症病人通常尋求西醫的治療,但回溯到古代,中醫針對癌症會如何診斷以及治療呢?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骨傷科主任王健豪表示,西方醫學有微觀的觀念,會利用病理切片、顯微影像等方式來診斷癌症,但中國古代沒有顯微鏡,看不出細胞病變,因此在中醫理論上,只要出現腫塊或硬塊,都認為是「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9)日上午10時第12期第1階段第2劑牛津AZ開放預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下午13時約59萬8,615人完成預約,民眾再抱怨網站系統塞車,多數施打點都已額滿,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中央算出符合資格人數,資料交給地方政府後,再視量能釋出名額,但台北市僅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新1項研究警告,長年暴露在空氣汙染和噪音汙染中,會增加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哥本哈根大學環境健康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作者 Youn-Hee Lim表示,研究發現長期接觸特定空氣汙染和道路交通噪音,皆會提高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特別是吸菸或患有高血壓者。 Youn-Hee...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