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視力衰退、反覆癱瘓 泛視神經脊髓炎苦等專一用藥

視力衰退 反覆癱瘓 泛視神經脊髓炎苦等專一用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55歲王小姐,距離泛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首次發作至今已十五年,走過的抗病之路蜿蜒崎嶇,一開始使用多發性硬化症藥物治療長達五年,病情毫無起色,只好改用口服類固醇。沒有專一性藥物從源頭改善病情,即便十幾年來持續接受治療,王小姐身上仍像帶著一顆不定時炸彈,反覆無徵兆的急性發作,每年平均都要發作2-3次並住院治療。如此看不到未來的長期治療,讓她心裡滿是焦躁、煩悶等負面情緒,不僅如此,長期使用類固醇也導致王小姐開始出現疲倦、月亮臉、水牛肩及食慾旺盛等副作用。近來,NMOSD終於出現針對單一標靶治療的新單株抗體藥物,不但改善過往治療產生之副作用,同時也能降低七成至八成的復發機率,王小姐感嘆,罹病十五年後,終於等到適合的藥物。

症狀非失明即癱瘓 過去常與多發性硬化症混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免疫暨基因疾病科主任郭育呈表示,NMOSD為一種罕見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身視神經、脊髓及大腦,分別造成視力衰退、視野缺損、單眼或雙眼失明;解尿及排便困難、下肢麻木甚至癱瘓;記憶力減退及整日昏睡等嚴重症狀。

但其實該疾病在過去一直被視為多發性硬化症(MS)的一種表現,因此也常使用MS用藥治療。直到近二十年前,研究發現NMOSD致病原因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有關,與MS並不相同,復發率也較MS為高,才成功將其獨立出來。而隨著對疾病的了解加深,學者進一步發現兩者不僅致病機轉不同,治療方式也相異,甚至若誤以MS藥物治療NMOSD,恐會有病情加重的問題。


視力衰退 反覆癱瘓 泛視神經脊髓炎苦等專一用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免疫暨基因疾病科主任郭育呈

急性慢性治療大不同 新單株抗體藥大幅改善副作用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NMOSD患者經追蹤之下,高達九成有反覆急性發作的現象。郭育呈主任指出,針對泛視神經脊髓炎急性發作,一般多以脈衝療法打入高劑量類固醇,或以血漿置換術,將患者體內異常的抗體置換掉,第三種則為施打免疫球蛋白,以點滴的方式,將免疫球蛋白注入患者體內來中和體內異常抗體。

而每次急性發作,都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視力傷害及肢體運動障礙,因此,郭育呈主任強調,患者未發作時仍需進行慢性治療,來降低疾病復發率。慢性療程多以口服類固醇治療為主,如效果不佳則加用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

而近年剛通過台灣食藥署藥證申請的新單株抗體藥物,透過抑制白細胞介素-6(IL-6)來預防疾病復發,有望改善過去長期使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可能會造成的骨質疏鬆、病態性骨折、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並降低逾七成疾病復發率。該單株抗體藥物以針劑為媒介,僅一開始需觀察皮下注射後是否會產生過敏反應,大幅提升方便性同時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品質。郭育呈主任補充,患者使用皮下製劑時,需注意注射部位的輪替,以減少注射部位脂肪增生或腫塊隆起的機率。

平均患病年齡不到40歲 經濟重擔急需健保幫助

單株抗體藥物的出現,是為NMOSD慢性治療的一道曙光,但藥物目前未能普及,主因還是在「費用」。病友王小姐表示,自己有幸能夠參與新單株抗體藥物的臨床試驗,施打後至今5年來疾病未再復發,與過去相比不只生理,連心理都大獲改善,但此藥仍在健保審核階段。對於40歲以下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族群,不僅要打起精神抗病,再加上疾病本身症狀如不定時視力受損、癱瘓,在競爭壓力大的現代社會,要找到適合的工作可謂難上加難。想當然爾,治療費用必然也會對患者造成相當程度的經濟負擔。王小姐患病多年,歷經過去無專一性用藥到現在新單株抗體藥物的出現,對於接受專一性藥物治療帶來的益處深切有感,也希望針對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藥物能儘速通過健保審核,讓周遭剛患病沒多久的病友,在還沒碰上不可逆的後遺症之前,能夠及早受到適當藥物治療的幫助。

【延伸閱讀】

NMOSD患者終身受累 終有新藥,病友嘆希望健保早日給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癌症連續30多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罹癌後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治療藥物、如何在罹癌後能精準找到有效治療?癌症基因檢測不斷精進,全球知名的美國癌症基因檢測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旗下的最新癌症全基因檢測服務Foundation One CDx為第一個獲得美國食...

閱讀詳情 »

冬天氣溫陡降,就怕血管阻塞,釀成腦中風!心血管疾病來得快,往往令人猝不及防!為了避免中風意外,大家馬上聯想到要通血管,其中經常被提到的是吃阿斯匹靈,難道吃阿斯匹靈就能萬無一失嗎?中醫師提醒,若使用對象及時機不當,也可能造成高出血風險。其實,中藥也有適預防血栓的活血化瘀藥材,例如丹參,但是必需慎用,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心臟狂跳不已,伴隨心悸、頭暈,恐是「心房震顫」造成的心律不整,引發中風機率高,更可能致死。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黃鼎鈞說明,可以利用藥物及電燒灼手術進行控制。心顫日發 5 千次又三高 手術恢復心臟功能患者陳先生由於一個月內心臟常碰碰碰的激烈跳動,加上心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空氣品質亮紅燈,戴上口罩恐怕也難抵抗PM2.5。PM2.5的大小是頭髮的1/28,透過支氣管吸入後,進到肺泡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讓身體產生氧化反應,導致細胞突變、老化、慢性發炎、過敏等,也會大增心血管疾病風險。物理性隔離還不夠! 吃的GSH不易吸收除了使用空氣清淨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