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親戚有人得疝氣 自己也得多留意

親戚有人得疝氣 自己也得多留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一家三代同赴醫院不稀奇,但一家三代因為同樣的病進醫院就不常見了!一位35歲的王先生日前帶著父親、兒子,一同到醫院就診,而他們三人赴醫就診都是因為一樣的病—疝氣。
疝氣家族多 遺傳傾向有可能
收治這三名病患的疝氣專科醫師曾振橿表示,目前並沒有絕對的證據證明疝氣具有遺傳性,但根據臨床觀察,通常家中如有人曾經罹患疝氣,所生下的小孩得到疝氣的機會比較大;反觀,若家中沒有人得疝氣,則生下來的小孩得到疝氣的機率也會比較小,在看診過程中,就經常看到兄弟檔或父子檔共同前來看診,甚至曾遇過一個家族20人中,有15人得疝氣的『疝氣家族』,因此合理懷疑:疝氣是有遺傳傾向。
曾振橿醫師指出,疝氣是不可預防的一種疾病,基本上,有疝氣體質的人不論再怎麼保護、保養,疝氣就是會在咳嗽、便秘、舉重等運用腹部力量的行為時自然發生;但是,沒有疝氣體質的人,無論怎麼使力,就是不會引發疝氣。醫學統計顯示,運動員或做粗重工作的人,疝氣發生率並不會比一般人高,是否會罹患疝氣的主要原因乃是個人體質。
長者發生機率高 青壯年需注意
另一方面,老年人因為腹壁肌肉薄弱,且常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便秘、前列腺增生等症狀,致使長期慢性咳嗽、排尿困難、排便費力,易使肚子內壓增高,推擠腹內臟器向腹壁薄弱區域突出,加上肥胖及長期患病臥床等因素,更容易導致腹壁肌肉萎縮;因此,當老年人從事運用腹部力量的行為,比如排便、咳嗽等活動的時候,腹腔內容物如腸子,就容易從肌肉薄弱的地方突出來引發腹股溝疝氣。
而腹股溝疝氣也有可能發生在青壯年人的身上,只是相較於老年人而言機率較低。至於新生兒因為先天性遺傳(有的為隔代遺傳或家族性)所致,約有6~8%左右機率有小兒疝氣。
因此,曾振橿醫師特別呼籲,父母或家族如果有人曾罹患疝氣者,應特別留意自己是否有這樣的情形:腹股溝平時就鼓鼓的,尤其在站立或腹部用力時更是明顯,但躺下時又縮回去了。一旦發現有以上症狀,應儘早前往專科醫院診治,及早檢查,及早治療,免得到時引來更嚴重的後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9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女性一旦得了乳癌,往往擔心失去乳房、生育能力。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目前治療乳癌觀念逐漸改變,過去治療乳癌第一步驟多為先手術、切除腫瘤,再進行化療,現在醫界認為,手術前先進行術前輔助治療較為理想,一方面可以了解藥物是否有反應,另一方面,腫瘤縮小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兒虐致死的新聞報導層出不窮。據統計,國內平均每10分鐘,就有1位兒少被通報。為避免兒虐個案診斷疏忽,台大醫院整合多科醫師及相關專家,設立「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評估兒少的傷勢,以減少證詞汙染。 每10分鐘1名兒少被通報 台大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召集人、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運動可以健身,但是很常在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的現象,這時是應該要冰敷還是熱敷來緩解痠痛呢?運動醫學科醫師指出,應該要先冰敷,冰敷三天之後,再熱敷,而且冰敷與熱敷時間不宜太長,一次以十分鐘為限。 每週運動三至五天 每次半小時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順堯表示,運動應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女性生育能力下降,除了年齡,工作型態也是幫兇。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工作時常搬重物、做重勞力工作,或者做輪班工作,卵子品質會比較差,懷孕機率會下降。 職業型態 與生育能力息息相關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Occupational & Env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