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 防範惡視力從小做起

  生活型態及用眼習慣的改變,使得近視成為現代人從小就必須面對的健康課題。目前各級中小學每學期都會安排視力檢查,一旦發現近視,就應該由專業眼科醫師評估後,進行作息調整、注重視力保健、配戴眼鏡,或是使用睫狀肌鬆弛劑 (散瞳劑)等常規治療方式。

  眼科醫師莊宗憲表示,散瞳劑目前是國內眼科醫師最常用的控制近視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藥物強迫調節肌肉放鬆休息,藉此控制近視度數。如果能遵照專業醫師的指示按時點藥、定期回診,大部分學童都能達到不錯的控制效果。但是少部分學童有嚴重畏光或眼壓升高等副作用,或是點了高濃度散瞳劑仍無法有效控制度數時,便不得不考慮其他的控制方式。

  近視控制除了散瞳劑以外,也有角膜塑型可供選擇。角膜塑型採用的硬式隱形眼鏡,透氧度為軟式的5倍至7倍,是目前透氧度最高的硬式隱形眼鏡。這種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眼鏡,利用電腦精密的光學計算,設計出內面有4環至5環之同心圓弧形,並於每晚睡眠時配戴6至8小時;醒來後取出,即可將角膜塑型回暫時無近視度數的狀態,多數可以維持1整天不用戴任何眼鏡就能看的清楚。

  莊宗憲說明,目前針對夜戴型角膜塑型術抑制近視的研究仍不斷進行,近20年來各國陸續有研究報告出爐,均顯示戴塑型鏡片相較於一般眼鏡,確實可以延緩眼軸拉長的速度,也就是減緩近視加深的速度。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篇文章《The impact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中,也明確提到角膜塑型術對眼軸增長及近視增加的良好控制效果。

  莊宗憲提到,最近1名國三男生來更換角膜塑型鏡片,他在小六時近視度數500度左右,由於點散瞳劑控制效果不佳,因此開始配戴角膜塑型片;日前因為鏡片壽命到期前來更換,停戴2星期後測量,近視度數還是約500度,控制成效相當良好。

  醫師也提醒,角膜塑型片使用存在一定風險,必須經由經過相關訓練的眼科醫師評估及執行。已經配戴角膜塑型片的學童仍要注意平常視力保健,用眼時間及習慣等還是要多加注意 ,不要以為戴了塑型片就萬無一失。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久坐不動,當心把你的大腦越坐越變小了!董氏基金會今(23)日提醒,近期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失智,以美國一項研究為例,就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而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民眾千萬別拖到晚年來不及了。 這一項研究...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國內新增1名武漢肺炎(COVID-19)境外移入個案,於下午2時召開臨時記者會,由發言人莊人祥說明最新疫情。加上今天新增的1例境外移入,國內累計618例確診,分別為52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民視新...

閱讀詳情 »

現代人普遍不愛曬太陽,若加上運動不足、營養失調,恐加重骨質流失、增加骨鬆風險!聯安診所資深營養師徐景宜表示,吃對食物是補充鈣質、預防骨鬆的重要關鍵,尤其飲食要少吃含高磷或碳酸的飲料及含鋁胃藥,並選擇補充奶、蛋、芝麻或高鈣蔬菜等,以強化骨骼健康。  台灣骨折發生率高,光是髖關節骨折每年就有將近2萬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跌倒是銀髮長者常見的居家意外,85歲的廖老先生日前因在家踩小凳子換燈泡,不慎跌落而斷三根肋骨,緊急治療後需再靜養一個多月才能逐漸復原。為什麼在最安全的家也會受傷?醫師表示,很多來急診就醫的長者,都是因為不想一點小事就麻煩子女,或是子女剛好不在家,就自己爬上爬下拿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