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搏過慢嚴重恐休克昏迷 心臟節律器可保命

  91歲的徐阿嬤日前突然呈現無意識狀態,且雙手彎曲、不停顫抖,經緊急送醫處理後,漸漸恢復意識,並可與家人交談,醫師安排24小時心電圖檢查,發現原來是心搏過慢所引發,經裝設心臟節律器後,患者再也不用煩惱因心跳過慢而昏迷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許楹奇表示,一般成年人在休息狀態下,正常心跳範圍介於每分鐘60到100下之間;但若心跳速率每分鐘少於60次,則為心搏過慢造成。對於沒有症狀、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此為正常生理現象,可是對於竇房結異常、房室傳導阻塞或分支術阻斷的患者,則可能造成生命威脅。

  許楹奇指出,造成心搏過慢的原因包括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藥物過量等,而最常見的原因為心臟節律細胞退化,正常情況下節律細胞會規律且穩定發電,讓人在靜止下可以維持正常心跳;而竇房結為向節律細胞發號施令的總司令官,當竇房結退化失調,就會造成心律不整,尤其當心跳僅剩每分鐘20到30下,甚至停頓而影響血液輸出量,便可能導致暈厥、休克等嚴重症狀。

  心搏過慢的患者,可透過裝置心臟節律器治療,於胸前皮下放置1個大小約50元硬幣的心臟節律器,並將1條或2條導線經靜脈植入心臟,當心搏過慢時,透過一定能量的電流刺激心臟,以維持該有的心跳,通常電力可維持7到10年,植入後需定期追蹤檢查,以確保心臟節律器發揮最佳功能。

  許楹奇建議,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電器設備,如電視、手機等並不會影響心臟節律器,但若需要定期接受核磁共振檢查、追蹤其他疾病的民眾,可能會受強力電磁場影響,故可裝置適用於核磁共振的心臟節律器,以提升醫療安全度。此外,患者應定期回診及按時服藥,當感到暈眩、心悸、胸痛等症狀時,應盡快赴醫檢查。

相關推薦

別讓靈魂之窗起霧-四分之三的黑點人生 文 林翠玲 圖 林翠玲 近年來手機、電腦等3C科技盛行,很多人過度投入、超時使用,常忘記讓眼睛休息,除了酸澀疲勞外,還增加了眼睛病變的機會。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中指出,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及青光眼是導致成年人失明的三大原因。尤其是黃斑部病變已經成...

閱讀詳情 »

又到了流感疫苗開打的時節,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建議年長者、幼童、或從事保育工作、衛生醫療工作等高風險族群者,甚至是家有幼童的成年人等,都建議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以提高身體保護力。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告,106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包括: 1.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2. 國小...

閱讀詳情 »

奇怪,平常看東西都覺得好好的,怎麼突然閉上—眼,才驚覺另外一眼的視野有缺損?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表示,由於人的雙眼是有互補的作用,當一眼異常時,正常一側會發揮替補的效果,讓人不易察覺視力異常。因此,建議每天早上花點時間練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留意單眼視力狀況,以期能早期發現異狀。 ...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UICC(國際抗癌聯盟)資料,可得知香菸每年帶走全球500萬人口的生命,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人因為吸菸、二手菸而離世,且所有的癌症中,約有1/4都和吸菸脫離不了關係。 即便數字再怎麼樣血淋淋,仍有不少人將吸菸視為「情緒抒發」的出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