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解天冷皮膚癢 沐浴、保濕有訣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

解天冷皮膚癢 沐浴 保濕有訣竅

一到秋冬季節,皮膚總是出現不少毛病,皮膚科湧現求診病患,過半數都是為了乾癢問題而來。有時又乾又癢,甚至會抓癢抓到皮膚紅腫、脫屑!雖然覺得不是大毛病,但不適症狀反覆發生,已造成生活上的困擾。究竟該如何保養皮膚,才能讓乾癢不上門呢?

長者、乾性皮膚患者 冬季恐加重皮膚症狀

成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貞表示,「冬季濕疹」俗稱冬季癢,皮膚科稱為「缺脂型皮膚炎」。造成冬季濕疹的主因為天氣冷,汗水及皮脂分泌都下降,以致皮膚表面水份和油脂分泌不夠,進而使皮膚乾燥。

具有乾性肌膚體質、皮膚表皮缺損、潛在性皮膚疾病或是年紀大的銀髮族,較容易發生冬季濕疹。若原先就有慢性發炎疾病者,如異位性皮膚炎或富貴手患者,都可能因為冬季環境改變而惡化。銀髮族因為肌膚退化,水分和油脂較年輕時分泌得少,皮膚乾燥也易造成乾癢問題。

多喝水、選用乳液或乳霜保濕

廖怡貞醫師說明,冬季乾癢表現形式為皮膚紋理變明顯,具有遍布全身的網狀裂紋,有時產生銀白色細小脫屑。部分患者因為乾癢難耐不自覺搔抓,使得皮膚表皮破損,造成患部傷口流血或結痂,身體伸側表現尤其明顯。紓緩冬季乾癢,生活中可從4要點著手:

1)多喝水、補充水分。

2)使用電暖器時,建議在室內放1杯水維持濕度。

3)洗完澡盡快擦上保濕乳液,穿衣時將棉質衣物穿在第1層,避免刺激肌膚。

4)保濕品時選擇乳液或乳霜的劑型,成份越單純越好,均勻塗抹以加強保濕。

冬季避免過度沐浴 沐浴後應擦保濕品

有些人以為多洗澡能紓緩乾癢狀況,然而廖怡貞醫師提醒,沐浴洗劑會帶走皮膚的油脂。老人家若是皮膚過度乾燥,建議可2天再使用1次沐浴乳,沐浴後擦上乳液做好保濕。冬天可考慮減少沐浴次數,溫度不宜太高、沐浴劑不應停留太久。

因冬季濕疹就醫時,用藥將依患者就診時的症狀給予不同處置方式。一般患者會給予外用藥膏達到止癢效果,若患者的搔癢情況已經影響睡眠,將會給予口服藥物。然而用藥只是減緩症狀,冬季乾癢主要因為環境改變造成,日常生活中的改善非常重要。呼籲民眾,及早就醫有助控制病情,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最粗的神經、分佈範圍相當廣。從人體腰椎一路往大腿、臀部、小腿等下肢延伸至腳踝。「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受到異常刺激,造成下背部以下至下肢的疼痛症,症狀可能迅速且突然發作,不會是漸進式,一旦發作,可持續數週以上;從腰、下腰處、臀部至下肢,甚至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有氣滯與血瘀,若是經痛表現為下腹部脹痛是氣滯狀況;刺痛則是血瘀;兩者常常同時存在,為氣滯血瘀型經痛,因活動量不足,導致氣血流動不順暢而疼痛。在經期用藥,可有助於經血順暢排出,以降低疼痛感。 一提起「經痛」,就讓每位女性朋友聞之色變,今年十九歲的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雷特氏症是一種罕見的複雜性神經失調症,僅次於唐氏症,女性嬰兒第二常發生的先天性神經發展疾病,只有極少數男孩可以存活。最初在1966年由奧地利籍的雷特醫師(Andreas Rett)發現,因此得名,台灣則在1986年由許乃月及遲景上醫師報告首例。由電影女演員茱莉亞羅...

閱讀詳情 »

代謝疾病的核心問題—去氘能力變弱。 為什麼代謝疾病的患者會出現體內元素堆積或缺乏? 因為患者機體去氘能力變弱了。   氘,也就是重氫,重量是常規氫的兩倍,當體內氘含量過多時,會破壞納米馬達(Nanomotors),減少納米運動,降低您製造能量和代謝水的能力。 現代生活的副作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