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解決心臟毛病、遠離心衰 79歲老人也能行動自如

解決心臟毛病 遠離心衰 79歲老人也能行動自如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79歲的陳老先生因身懷三高,加上洗腎多年,在疾病纏身之下終年體虛、沒有力氣,平時不太走動也沒有胃口吃東西,子女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加上有一天陳老先生突然嚴重胸悶,緊急就醫發現是小型心肌梗塞,醫師為老翁裝上心臟支架與節律器,並且以心臟衰竭藥物改善症狀,不僅是心臟功能的改善,現在陳老先生可以在家裡附近散步,陳老先生的子女們紛紛向醫師表達感謝之意,他們從來沒想過原來只要正確接受治療,長年生病的爸爸在身心上面都獲得改善。

1/10老年人罹患心臟衰竭 注意累喘腫警訊

心臟疾病多年蟬聯台灣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彰濱秀傳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牛亞蕾指出,高血壓、血管狹窄、心律不整等心血管問題都有可能造成急性心臟病,若平日不多加控制三高,患者也有可能罹患心臟衰竭,尤其老年人口的心臟衰竭盛行率高達10%,因此家屬不可輕忽老人家平日的「累」、「喘」、「腫」等症狀,若老人家經常胃口差、身體疲憊虛弱,走沒幾步路就會氣喘吁吁,應儘早前往醫院接受相關檢查,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心臟重塑」成近年心臟衰竭治療趨勢

心臟是人體的幫浦,因此若心臟收縮功能下降,將導致全身器官運作受阻,若惡化至心臟衰竭,患者將面臨高達50%的5年死亡率。牛亞蕾醫師說明,心臟收縮功能下降等同於心臟變得和失去彈性的橡皮筋一樣疲乏無力,需要藉由專業醫學協助來找出疾病源頭並對症下藥。近年來醫界皆支持以「心臟重塑」為重要的治療趨勢,以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心臟功能,而目前針對收縮功能差的心臟衰竭已有多重機轉藥物可使用,讓患者能更順利恢復原有的心臟結構與功能,大幅降低再住院率與死亡率。

住院≠沒救 醫籲:配合醫囑恢復生活品質

許多老人家對醫療認知不夠認為前往醫院代表自己的性命垂危,有可能無法走出醫院,因此老人家都會拒絕就醫,直到疾病惡化至不得不送醫的地步。牛亞蕾醫師建議,其實年邁患者反而需要家人提供更多的支持,仰賴家人持續給予鼓勵與情感支持,患者能在陪伴下及早就醫、接受心臟相關治療,避免延誤治療,並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外電編譯】如果我能讓我的女兒在某項特質上擁有的比別人更多,我會選擇「自信」。我已經見識到它在職場和生活中有多麼重要,有自信的人通常都能得到他們想要的,他們願意承擔風險,並且不畏懼失敗。身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同時害怕著成功與失敗,我希望我在青少年時期,或者早個20年就有現在的自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沒有心臟病史,運動時卻突然猝死,可能肥厚性心肌病變惹禍!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這類俗稱「心肌肥厚」的患者比例不低,特定類型被認為無法治療,吃藥幫忙也不大,只能順其自然,目前已可用外科手術「心肌切除術」治療,效果良好,降低猝死風險。肥厚性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對相差12歲的夫妻,女方小岑(化名)41歲,與29歲的阿俊(化名)四年前透過網路交友軟體相識,兩人興趣相投開始交往,起初兩人之間12歲的差距,是女方怯婚的主要顧慮,最後還是經過種種考驗後結了婚,但這對佳偶在婚後不久家中卻傳來噩耗,阿俊的媽媽在一次健康檢查中檢驗出已罹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防疫不忘控制飲食 低蛋白飲食可降腎臟負擔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維持免疫力是防疫重點,尤其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定期回診,平日飲食也要特別注意,不過就有研究證實,選擇低蛋白飲食,能夠延緩腎功能惡化。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教授表示,飲食產生的代謝廢物,都要靠腎臟排除,一般飲食中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