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認識體脂肪產後減脂大作戰|媽媽寶寶

認識體脂肪產後減脂大作戰|媽媽寶寶

產後減脂大作戰

文/曾詠蓁  採訪諮詢/美國安德森治癌中心腫瘤生物學博士顏榮郎醫師參考資料/《抗癌就像減肥》,顏榮郎醫師著

醫師發現,肥胖與癌症的發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因此減肥不僅是為了愛漂亮,也有健康上的積極意義。產後媽媽減重,首要是減脂,打擊脂肪前,需要認識一下體內脂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獲得美國安德森治癌中心腫瘤生物學博士的顏榮郎醫師,回國後曾在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執壺,長期研究癌症機轉的他指出,肥胖症與癌症的發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因此針對產後媽媽減重的需要,首要是減脂,這不僅是為了愛漂亮,也可以降低日後罹患癌症的風險。

認識體脂肪產後減脂大作戰|媽媽寶寶

肥胖的定義

BMI

顏榮郎醫師表示,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常用來評估肥胖與否的工具。其計算方式如下:

BMI =體重(公斤)/身高2尺)

台灣成年人的理想BMI值為18.5≦BMI<24;當BMI≧24則代表體重過重,≧27就代表肥胖。但這還要搭配身體組成當中的體脂肪比例(體脂率)來判斷,例如運動員或長期健身的人,其身體組成中很高比例來自於肌肉,因此雖然BMI值可能超過30,但如果體脂肪比例很低,就不需減重。

體脂率

推測體脂率的方法有好幾種,除了使用體脂計測量之外,也可以透過量腰圍來推算:

男性體脂率推算法:

參數a = 腰圍(公分)x 0.74;參數b =(體重∕公斤x 0.082)+ 44.74;

體脂肪總重量= a–b, 體脂肪比例 =(體脂肪總重量 ÷ 體重)x 100%

女性體脂率推算法:

參數a= 腰圍(公分)x 0.74; 參數b=(體重∕公斤x 0.082)+ 34.89;

體脂肪總重量= a–b , 體脂肪比例=(體脂肪總重量÷體重)x 100%

男生正常體脂率約在15%~25%,女生則為20%~30%;成年男性的體脂肪率若大於25%,女性大於30%,即使體重與BMI值在正常範圍內,仍屬肥胖。

腰圍

測量腰圍可以了解內臟脂肪量,腰圍愈寬,代表內臟脂肪愈多,愈容易引發慢性發炎與多種慢性病,因此,若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都屬於內臟脂肪含量超標者。

認識體脂肪產後減脂大作戰|媽媽寶寶

認識脂肪

針對脂肪組織,顏榮郎醫師有以下解釋:人類的脂肪可分為兩種,但它們對於健康的影響卻完全相反。

白色脂肪組織

內臟脂肪屬之,主要功能在儲存多餘熱量,這類脂肪細胞內含有單顆大型脂肪球,而細胞核、細胞質則被油滴推擠至邊緣,而且線粒體很少;因此當白色脂肪組織增生肥大後,容易產生中廣型肥胖,引發慢性發炎與其它慢性病。

褐色脂肪組織

主要功能是產熱以維持體溫;由於嬰兒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尚不發達,容易死於失溫,所以依賴褐色脂肪產熱以維持體溫,其含量可達體重的5%。褐色脂肪細胞中的脂肪被儲存成多顆中小型油滴,且富含許多線粒體(是白色脂肪細胞的1,000倍);這些線粒體能讓脂肪酸代謝直接以熱能的產生而釋放,因此褐色脂肪愈多,愈能消耗身體過剩的熱量,有利於減肥。

但是當我們自出生後,褐色脂肪會逐漸減少,長至成人時已大幅退化;而白色脂肪則會隨著年齡增長愈長愈多。近年研究顯示,成人仍有少量褐色脂肪,主要分布在後頸部、鎖骨上方、肩胛骨附近、腋窩下、心臟、脊椎和腎上腺週邊。

認識體脂肪產後減脂大作戰|媽媽寶寶

肥胖與慢性低度發炎的關係

顏榮郎醫師表示,當脂肪生長過快,脂肪組織擴張超過血管供應能耐時,會因缺氧而導致脂肪細胞死亡,這會吸引巨噬細胞過來並加重發炎,形成發炎與肥胖的惡性循環。

近年才逐漸被醫界了解的慢性低度發炎,是因急性發炎時受傷組織的修復不完整,使發炎持續低度運作而產生。這類發炎不劇烈,患者或醫師通常不會主動治療,因此發炎現象可能持續數年;此時若加上肥胖而致慢性發炎反應加劇,或是加上長期心理壓力、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慢性發炎便可能引發各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老人痴呆症、巴金森氏症等),也可能會誘發癌症。

認識體脂肪產後減脂大作戰|媽媽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3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這年頭,只要會熬粥就夠了!晚上把食材交給電鍋,第二天起床就能喝到熱騰騰的粥,包括養生的、暖胃的、美容的,超方便,很適合愛睡懶覺的上班族。 雜糧粥 食材:黑豆15g、黑米10g、糯米10g、大米10g、糙米10g、紅豆15g、黃豆15g、燕麥片10g、苞谷榛5g、小米5g、花生10g、芸豆5g 做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氣溫驟降,知名演員趙舜驚傳因心腦血管疾病而病逝!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有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有吸菸習慣的民眾,一定要注意保暖,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不可少。根據中央氣象局指出,近期因北極冷空氣南下,各地可能會出現攝氏13度的低溫,與之前暖天氣相差10度以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有全營養之稱的馬鈴薯,不只有黃皮橢圓的品種,其實還有白皮、紫皮、紅皮及拇指大小等。美國馬鈴薯協會指出,馬鈴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且不同品種、口感也不同,適合不同料理方式,有的鬆軟綿密、有的清脆爽口。《Advances in Nutrition》雜誌將馬鈴薯、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適當的性生活也能當做健康警報!一位年近六十的陳女士,住在台東鄉下,喪偶多年,無性生活,卻經常慢性尿路感染,尿中有黃白色懸浮物與異味,排尿時有疼痛感。服藥兩年多,症狀無緩解,最近照了腹腔X光,發現腹部有如貢丸大的鈣化影像,疑似膀胱結石;她進一步北上就醫,結果被診斷出罹患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