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誰說老了是負擔? 銀髮生活也能很精彩

誰說老了是負擔? 銀髮生活也能很精彩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讓老人家多回想當年,可以紓緩負面情緒及提升自信!根據研究指出,團體懷舊可緩解憂鬱症狀,提升老年憂鬱患者的自信與生活滿意度。另一澳洲研究結果發現,預測死亡的關鍵因素並非健康,而是取決於參與團體的數量。參加讀書會或教會等團體可能可以增加退休後的壽命。

為長者創造有意義的社會互動

人類是社交的動物,如忽略這個天性就會感到痛苦、甚至減少壽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適應退休生活是需要學習的,人的習慣在退休後會大大改變,如原有的工作督促力會因為退休而引發失落感,平日的社會互動也會因此大量減少。所以,創造或增加有意義的社會互動,將成為退休後的另外一個目標,更成為健康的預測。

建立漸進式退休生活模式

葉雅馨主任也建議年長者建立漸進式的退休生活,如果無法訓練自己成為馬拉松選手,不妨養成簡易的運動習慣,例如去公園走走、做做操,或者參加里民中心辦的活動,在這當中認識一些人、增加社交生活,同時也要積極地參與家族聚會,若無法一星期一次,至少要一個月一次,將固定的家族聚餐做為好習慣。

團體懷舊話當年 提供支持與溫暖

憂鬱的老人經常感到寂寞孤獨,認為自己沒有用而退縮,當子女或家人想伸出援手,他們卻又不肯承認自己需要幫助,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建議,利用團體懷舊,讓憂鬱的長輩自然地接受治療。團體懷舊透過每回合的主題,以不同角度、話題,提供支持與溫暖。透過此療程讓長者的苦痛有了抒發的場合,肯定其生命價值。

蔡佳芬醫師建議家屬可應用懷舊治療的精神,以日常談話的方式陪伴年長者。如:以孫子女學校要交報告為由,從「故鄉」的主題,請長輩回想幼年時光、分享風土民情。詢問長輩印象深刻的事、一起欣賞照片,聊聊故鄉的名勝、名產,討論共同出遊的可行性等,為下回互動與出門走走埋下伏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6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9年的最新調查,全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0.7%,可見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現象。出現失眠症狀 應就醫診治食藥署指出,如有失眠問題,應尋求醫師診治,若評估需服藥治療,民眾可依醫師開立的處方箋,領取鎮靜安眠藥,並需看清楚藥袋標示、仿單(說明書)及用藥指導...

閱讀詳情 »

2021.06.16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6日為止,已經有478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竹報導】坊間有些牙醫診所打著價格低廉的植牙廣告,吸引有植牙需求的民眾前來詢問,但手術後民眾卻發現,假牙用不到1、2年就會搖晃,還有植體重複斷裂、又需要重新種植的現象,主要還是因為許多民眾忽視價格背後隱藏的陷阱,沒有主動詢問牙材,或不了解迷你植體與一般植體的差異,導致植牙最終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近期國內新冠疫情嚴峻,確診人數不斷升高,死亡人數也開始增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10日記者會公布國內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死亡,其中有25例皆有慢性病史,國內的重症率也已突破11%、死亡率更已經超過全球平均。除了年齡因素,「慢性病」也與染疫症狀惡化或增加染疫死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