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調整飲食 可望改善慢性蕁麻疹

調整飲食 可望改善慢性蕁麻疹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國外研究,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還有天然食物中的海鮮、堅果、蔬果、豆類,都可能和慢性蕁麻疹有關。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吳政翰表示,飲食不一定是引發蕁麻疹的元凶,但卻可能是搧風點火的角色,近年來提倡的堅果和蔬食,蕁麻疹患者反而可能應忌口。但針對每個人不同體質,飲食建議也因人而異。

今年在英國取得過敏碩士學位的吳政翰指出,觀察歐洲當地對蕁麻疹的治療經驗,發現飲食治療應用在慢性蕁麻疹有不錯成效,國外臨床研究也證實,至少三分之一的慢性蕁麻疹,在調整飲食後可獲得改善。國外研究指出,人工添加物、海鮮、堅果、蔬果,甚至調味料,都可能對慢性蕁麻疹造成影響。

如何定義慢性蕁麻疹呢?吳政翰指出,發作超過6周的蕁麻疹就可能是慢性蕁麻疹,會出現全身性的風疹塊,且不定時的頻繁發作,由於通常找不到原因,因此臨床上,被稱為「自發性蕁麻疹」或「不明原因蕁麻疹」。慢性蕁麻疹和急性蕁麻疹的最大差異在於,慢性蕁麻疹並非對特定過敏原過敏,也無法透過抽血找過敏原。因此,患者有可能花了許多時間,在找尋不存在的過敏原。

慢性蕁麻疹目前還無法根治,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才能維持正常作息,也可能需長期使用類固醇。吳政翰說,儘管東西飲食文化不同,也不是所有蕁麻疹都能夠透過調整飲食來治療,但相信在歐洲所觀察到的治療經驗,仍可提供患者參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98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者傳承智慧 發揮穩定社會力量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輩們走過的歲月,都有很豐富的人生經歷,雖然身體逐漸退化,但是智慧卻能傳承。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日前在參加「潭子日間照護中心」啟用典禮時指出,老人不是負擔、老人是寶藏,要珍惜用心的讓老人家傳承智慧,發揮社會穩定的更大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多歲賴伯伯7、8年前發現小便有血,經診斷為膀胱結石,但不以為意;直到得知需摘除腎臟,竟發現罹患膀胱癌,賴伯伯除心情沮喪外,家人也感到擔憂。化療期間,賴伯伯噁心嘔吐、嚴重食慾下降吃不下飯、體重下降、身形消瘦,讓他相當痛苦;妻兒也感到十分心疼與沮喪,所幸後來接受臺灣楓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70歲的王老先生近2週來為上腹痛所困擾,至醫院進行抽血檢驗及做胃鏡檢查,但沒有特殊發現。相隔數日,又因持續腹痛到醫院掛急診。急診醫師迅速進行超音波檢查,發現1顆7公分的腹主動脈瘤,所幸在血管攝影及會診血管外科後,及時安排住院及手術治療,目前已平安康復出院。急診超音波小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心臟每分每秒都在跳動,主動脈瓣膜也跟著開開關關,隨著年紀越大,主動脈瓣膜狹窄機率越高。醫師強調,大部分患者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出現心絞痛、心衰竭已是重度症狀;若未接受手術治療,一年死亡率恐高達5成。年齡增長 主動脈瓣膜漸狹窄國泰醫院心臟外科主任侯紹敏表示,主動脈瓣膜是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