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調整飲食 可望改善慢性蕁麻疹

調整飲食 可望改善慢性蕁麻疹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國外研究,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還有天然食物中的海鮮、堅果、蔬果、豆類,都可能和慢性蕁麻疹有關。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吳政翰表示,飲食不一定是引發蕁麻疹的元凶,但卻可能是搧風點火的角色,近年來提倡的堅果和蔬食,蕁麻疹患者反而可能應忌口。但針對每個人不同體質,飲食建議也因人而異。

今年在英國取得過敏碩士學位的吳政翰指出,觀察歐洲當地對蕁麻疹的治療經驗,發現飲食治療應用在慢性蕁麻疹有不錯成效,國外臨床研究也證實,至少三分之一的慢性蕁麻疹,在調整飲食後可獲得改善。國外研究指出,人工添加物、海鮮、堅果、蔬果,甚至調味料,都可能對慢性蕁麻疹造成影響。

如何定義慢性蕁麻疹呢?吳政翰指出,發作超過6周的蕁麻疹就可能是慢性蕁麻疹,會出現全身性的風疹塊,且不定時的頻繁發作,由於通常找不到原因,因此臨床上,被稱為「自發性蕁麻疹」或「不明原因蕁麻疹」。慢性蕁麻疹和急性蕁麻疹的最大差異在於,慢性蕁麻疹並非對特定過敏原過敏,也無法透過抽血找過敏原。因此,患者有可能花了許多時間,在找尋不存在的過敏原。

慢性蕁麻疹目前還無法根治,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才能維持正常作息,也可能需長期使用類固醇。吳政翰說,儘管東西飲食文化不同,也不是所有蕁麻疹都能夠透過調整飲食來治療,但相信在歐洲所觀察到的治療經驗,仍可提供患者參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986

相關推薦

到了秋冬季節,又將進入輪狀病毒肆虐的季節。醫師表示,每年的11月到3月期間,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特別是五歲兒童,一不小心就有感染「病毒性腸胃炎」腸胃炎的風險。 腸胃炎,大致上可以分成「細菌型腸胃炎」及「病毒型腸胃炎」。誘發病毒型腸胃炎的主要病毒是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五歲以下兒童是感染的...

閱讀詳情 »

據外媒報導,去年聖誕節後3天,美國密蘇里州誕生了一名女嬰Alyssa,這名女嬰剛一出生,就嚇壞了媽媽和產房醫師,因為她口中竟露出兩顆完整的牙齒。   圖片擷取自阿波羅這名女嬰剛一出生,就嚇壞了媽媽和產房醫師,因為她口中竟露出兩顆完整的牙齒。據外媒報導,去年聖誕節後3天,美國密蘇里州誕生了一...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對擊十宣穴 第1 個動作刺激到的是位於我們十指指尖的十宣穴,刺激這個穴位可以起到降壓、預防眩暈的作用。 圖片來源 2.十指交叉相對 第2個動作刺激到的是位於我們手指指縫的八邪穴,主治煩熱,目痛,頭痛,咽痛,牙痛,手指麻木。 圖片來源 3.撞擊虎口 第3個動作刺激合谷穴,...

閱讀詳情 »

1、兩手對搓一分鐘 手掌快速對搓300次,刺激手掌的經絡穴位可通六經、強化內臟、調和陰陽之氣。可治療肩痛、眼睛疲勞。 翻拍wikihow 2、手指摩頭一分鐘 手指由前額深摩頭頂至腦後,以每秒2~4次的速度,促進腦部血液回流,使髮根得到充分營養,頭發黑且光澤。   3、輕揉耳輪一分鐘 雙手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