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講座報名/胸悶、心悸原來是這病! 及早發現遠離中風

講座報名/胸悶 心悸原來是這病! 及早發現遠離中風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常常會心悸、頭暈?小心你可能是心房顫動患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專任陳志維醫師說明,「心房顫動」是跟老化十分相關的疾病,隨著年紀的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也會增加,若本身是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的患者,也會是心房顫動好發族群。


心房顫動除了會造成心悸、頭暈、喘、胸悶不適外,最可怕的是會造成中風風險大幅上升。因為心房顫動發生時,血液無法正常的移動,因而容易在心房產生血栓,當血栓被心臟血液打出去流到全身,便容易造成器官的栓塞,如果栓塞於腦部就是腦中風。


陳志維醫師指出,對於診斷心房顫動的患者,除了可以靠藥物控制外,微創的電燒手術是目前尋求改善心房顫動的新利器。除了心律的治療,臨床上還要考慮減少中風的風險,醫師會評估整體中風之風險度,並給予合適的抗凝血劑,減少血栓形成以避免產生中風,以免遺憾終身。


針對心血管保健議題,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共同舉辦健康公益講座活動,特別邀請到陳志維醫師於5月7日星期六下午,為民眾衛教演講「如何遠離『心房顫動』風險?心臟科醫師談心血管保健」主題。


健康公益講座活動當天除了陳志維醫師的專題演講,另外2場還邀請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分享「眩暈、頭痛、手腳麻是腦中風前兆? 專家談腦中風的預防與保健」;以及台北市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主講「專業醫師教你 如何完勝耳鳴、眩暈、鼻病」。時間從下午1點至5點,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舉行。


如欲參加的民眾可至「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或「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官網查詢相關訊息,可線上報名:https://reurl.cc/GoWvkd,或加入健康公益講座[email protected]報名︰https://Line.me/R/ti/p/%40lvx6186r(可傳送欲參加者之姓名、電話、電子信箱、欲參加場次,Line小編線上報名,報名成功會Line回覆您);或撥打報名專線:(02)2391-5568轉報名組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活動報名頁面:https://healthmedia.com.tw/event_detail.php?id=40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年低頭族注意! 過度用3C恐加速「這病」視力模糊
▸兒童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建議居家常備用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22歲男大生很重視外表,也常健身,從18歲開始,腋下、肛門附近開始起疹子,他原本不以為意,以為是青春痘、毛囊炎,沒想到疹子越長越多,變成一大片,常流血、流膿,衣服腋下老是黃黃、帶污漬,嚴重時,他擔心污血滲出,甚至拿衛生棉墊吸附污血,肛門附近的疹子也讓他痛到無法久坐...

閱讀詳情 »

烹調小訣竅:減少食物中隱性脂肪的方法 方法一 若是炒肉、烤雞翅、滷雞翅,可以先加些調味,如薑片、花椒、米酒,用水煮十幾分鐘,既可以去除隱性脂肪,還可以增添風味。 方法二 吃些不易吸油的蔬菜,例如青椒、木耳等。 方法三 製作涼拌菜時,可將菜汆燙熟後放涼,加鹽拌勻,最後加幾滴香油提味,脂肪含量自然比炒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工業化過程和文明演進的結果,使得自體免疫疾病越來越多,這與生活型態和毒物累積有很大關係。中醫師指出,以前的環境不複雜,主要是傳染或流行疾病。現代人生活型態很容易讓人免疫失調,主要因為作息混亂、飲食及生活環境污染,再加上電磁波的問題;所以,紅斑性狼瘡病人在生活形態與飲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大陸冷氣團南下,霾害也入侵!全台低溫下探攝氏15度,空氣品質指標亮紅燈。國健署提醒,氣溫變化、空污刺激容易誘發氣喘,建議先看空氣品質預報再出門,並做好保暖工作,以防氣喘發作。 溫差達7度 易誘發氣喘發作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副組長賈淑麗指出,溫度變化容易造成流鼻水、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