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變色眼鏡風正時尚 依環境選擇鏡片 不再「一鏡到底」

對台灣這個近視王國來說,戴眼鏡是再普遍不過的事,近年台灣吹起了一股變色眼鏡風,背後可是很有健康概念。變色眼鏡風正時尚 依環境選擇鏡片 不再「一鏡到底」專家提倡「環境視覺」,建議依照環境需求戴上適合的眼鏡,才能延緩視力老化。

變色眼鏡風正時尚 依環境選擇鏡片 不再「一鏡到底」

你戴對眼鏡了嗎?

依環境選擇鏡片 不再「一鏡到底」

文 / 任中龍 / 今周刊   926期

有沒有發現近來自己身邊配戴變色鏡片的人越來越多?這股風潮從時尚圈開始發酵,但你有沒有想過,除了時尚感之外,變色鏡片的背後是否還有其他的意義與用處?

台灣大學生戴近視眼鏡的人佔九成,但幾乎八成的人都只有一副眼鏡,也就是不論什麼環境都使用相同的眼鏡,但這樣其實對眼睛的傷害非常大,甚至可能讓眼睛提前老化。

中台技術學院視光系副教授吳怡璁說,眼睛視覺的調整必須靠睫狀肌不斷調整鬆緊,讓影像準確投影在視網膜上;以近視者為例,為了看清楚近的東西,睫狀肌必須長時間保持在緊繃狀態,當然容易覺得疲勞,「如果再加上現在上班幾乎都是使用電腦,更讓現代人視力問題惡化速度加快。」

除了常見的乾眼症、近視、眼壓高外,甚至更嚴重的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病患,也開始出現在年輕族群當中。如果眼鏡族持續輕忽視力急速老化的現象,不僅眼睛會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因為看不清楚而出現意外。

單一功能眼鏡 不符需求

吳怡璁就曾碰到一位三十出頭的上班族,原本近視度數約四百度,但幾年工作下來,度數增加一百度,老花也急劇增加至兩百度,他曾因近距離看不清楚而從樓梯跌坐下來,也因為這樣的意外,讓他再也不敢大意,趕緊去請教醫師。

「這就是環境視覺強調的重點,每個人在不同環境下所戴的眼鏡,一定要對他有所幫助,而不是造成負擔。」吳怡璁說,很多人都是在眼睛看不清楚的狀況下,才想到眼鏡是不是有問題,但這時已經太慢了。

環境視覺就像是預防觀念,在視力還沒出現變化時就做好準備,延緩退化的發生。

吳怡璁舉例,如果能在老花只有五十度時就配戴眼鏡,老花度數就不會增加得那麼快。「台灣人第一次戴上老花眼鏡大多都是從兩百度起跳,眼睛很難適應。」

為了符合環境視覺的概念,單一功能的眼鏡未來可能落伍,取而代之的是變色鏡片、漸進式多焦點鏡片。吳怡璁解釋,漸進式多焦點鏡片是在一個鏡片上可以設計出兩到三個度數,讓人可以在看遠看近時不用一直更換眼鏡,通常在鏡片下方是老花度數,中間則是一般近視度數。

四種變色鏡片 功用各異

近來較夯的變色鏡片,則是可以讓人在進入到不同環境中,透過特殊顏色的鏡片看得更清晰。目前變色鏡片以灰色、棕色或黃褐色、綠色、黃色等四種顏色為主,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需求選擇顏色。

例如,灰色是最標準的變色鏡片,可降低色調變化過大的環境衝擊,是使用上最普遍的顏色。棕色或黃褐色因為能濾掉藍光,讓視覺變得比平常清晰;綠色則可增加解析度,最適合在戶外使用,像是飛行員、戶外運動者;黃色則能在光源較弱時提升明亮度,如射擊選手就經常配戴黃色鏡片。

由於3C產品使用率越來越高,也有很多濾藍光的產品出現。三總眼科醫師呂大文指出,電子產品所發出的藍光,若長時間接觸,可能會對視網膜造成傷害,且民眾使用3C產品都是近距離,甚至是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下,傷害可能更嚴重。

呂大文說,配戴濾藍光鏡片可能會有幫助,但如果是對於顏色精準度需求較高的工作者,因為戴上濾藍光鏡片會有色偏差,因此並不建議使用。他強調,變色片只是輔助工具之一,最重要的還是要減少接觸時間,平常要多吃深綠色蔬菜補充葉黃素,才能真正減少藍光帶來的傷害。

我該用何種鏡片?

重度電腦族

若眼睛出現刺痛感或容易疲累,甚至怕光,代表眼睛處在極疲累的狀態,最好選擇減輕眼鏡度數或配戴漸進式多焦點鏡片,減輕眼睛肌肉壓力。

高度近視族

看東西時形狀與距離出現誤差,或眼壓過大出現青光眼症狀,都是高度近視易出現的症狀,建議先就醫檢查,再聽從醫師建議,依個人狀況,選擇最能讓眼睛放鬆的度數與角度的鏡片。

外勤族

紫外線也是眼睛的殺手,特別是黃斑部病變會讓人出現線條扭曲、中間有黑影等症狀,因此建議配戴變色鏡片,阻擋紫外線入侵,同時也能延緩兩眼視差持續擴大的狀況。

中壯年

如果出現近距離看不清楚,代表可能出現老花,最好選擇漸進式多焦點鏡片,可讓你隨時適應遠近距離的落差,延緩老花惡化。

【Life生活網取得《今周刊》授權文章專屬使用:原文詳載於《今周刊》。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少上班族常抱怨沒時間運動,運動真的需要特別挪出時間嗎?專家建議,利用上班前、中、後的時間,例如多爬樓梯、午餐後多散步、休息時做伸展操、騎單車通勤,或是利用公司健身器材、參加運動社團,就能增加身體活動量,工作也能更有效率。運動333建議量 國人僅3成達到台北市立大學運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有吃檳榔的習慣嗎?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證實,檳榔子本身就是致癌物,即使不含紅灰、白灰、荖花、荖葉仍會致癌。醫師指出,國內每10名口腔癌患者中,高達9人有嚼檳榔習慣,嚼食檳榔就是造成口腔癌的罪魁禍首。口腔癌國人死因第5位根據衛福部105年國人死因統計,口腔癌名列癌症死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上班族劉小姐去年9月突然昏迷,1個月內二度入院,病情快速發展到無法動彈、不能自主呼吸,家人在兩家醫院接到多張病危通知,並被告知「醒來機會微乎其微,無法治療就是植物人!」輾轉到臺中慈濟醫院接受中西醫合治,中醫醒腦護腦、西醫檢驗確診為「自體免疫腦炎」罕見疾病,昏迷半年終於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輕症到診所 重症到醫院 避免浪費醫療資源「感冒了我們去急診室就醫吧!」、「怎麼急診室又那麼多人!」、「怎麼沒有推床可以躺,還要等多久才能診療到!」,在忙碌擁擠的急診室,時常會聽到病人或家屬如此抱怨著,也常有在急診室等不到病房的經驗。不論大病小病迷信大醫院,對診所則信心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