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豆製品是適合長輩的「田中肉」, 補足蛋白質和鈣質,還能吃出環境永續!

豆製品是適合長輩的「田中肉」, 補足蛋白質和鈣質,還能吃出環境永續!

豆製品是適合長輩的「田中肉」, 補足蛋白質和鈣質,還能吃出環境永續!

台灣在108年已正式成為高齡化國家,且預計在116年即會進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族人口大幅提升,如何照顧好長輩的健康,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關鍵。

根據調查指出,台灣50歲以上的長者高血壓盛行率超過25%、高血脂17%,而65歲以上長輩的骨質疏鬆盛行率約有20%、肌少症9%,這些疾病都是長輩最常煩惱的健康問題。

提高長輩的生活品質,就從飲食做起

想要幫助長輩改善健康,擁有更舒適、美好的生活,我們可以從飲食做起,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

而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質再搭配運動不只能預防骨質疏鬆,更可以維持肌肉量,避免肌少症發生。

豆魚蛋肉食材中,豆製品讓長輩無負擔補充優質蛋白質與鈣質

飲食中的蛋白質主要來自豆魚蛋肉類,而排首位的「豆」對於長輩們而言是非常適合的蛋白質來源。

豆類與肉類相比,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多選食豆類與豆製品可以避免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

除此之外像豆乾、傳統豆腐等,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食用性的硫酸鈣,幫助豆製品順利凝固成型,所以在食用豆製品時,也能額外補充到鈣質,幫助長輩預防骨質流失。

台灣約有97%國人鈣質攝取不足,想要減少骨質疏鬆風險,除了每天早晚一杯奶之外,在餐點中加入傳統豆腐、豆乾的食材,也能為一整天的鈣質加分許多!

你知道嗎?營養攝取不足,可能也與咀嚼功能有關!

長輩們因為生理功能退化,影響到生活品質,在飲食上也可能因為咀嚼與消化問題,讓長輩無法暢快進食,導致營養攝取不良的問題。

長輩如果牙齒退化無法順利咀嚼肉類,我們就可以多提供質地柔軟、容易入口的豆製品幫助長輩補充蛋白質,不論是豆腐、豆乾或者豆漿,都是容易入菜或者方便隨時補充的好食材!

靈活選用豆製品,輕鬆補足蛋白質與鈣質

長輩一天最少需要攝取4-6份的豆魚蛋肉類,以下提供常見的豆製品1份份量給大家參考:

黃豆20公克=無糖豆漿1杯=傳統豆腐3格(約80公克)=嫩豆腐半盒(約140公克)=小方豆乾1又1/4片(約40公克)

豆製品是適合長輩的「田中肉」, 補足蛋白質和鈣質,還能吃出環境永續!

平常早餐可以從冰箱倒一杯豆漿,午晚餐可以準備滷豆乾、皮蛋豆腐或者煎雞蛋豆腐等,簡單方便的菜色就能輕鬆讓長輩吃足蛋白質、補充鈣質!

營養師特別設計了一日豆製品菜單,為大家介紹如何利用豆製品搭配出美味又營養的一日餐點:

  • 早餐:無糖豆漿一杯(260c.c.)+兩片全麥土司(120g)+高鈣起司片一片
  • 午餐:燕麥飯(8分滿,120g)+五香豆乾炒芹菜+燙地瓜葉(80g)+青菜豆腐湯
  • 晚餐:五穀飯(8分滿,120g)+滷傳統豆腐+炒紅鳳菜(80g)+涼拌毛豆+低脂鮮乳一杯豆製品是適合長輩的「田中肉」, 補足蛋白質和鈣質,還能吃出環境永續!

這份菜單不僅有足夠的蛋白質,也幫助我們攝取了一天所需的鈣質喔!

「田中肉」吃得健康,也吃出環境永續!

豆製品有豐富的蛋白質,因此又稱為「田中肉」,攝取植物性的蛋白質不僅可以減少碳足跡,近年來黃豆栽種也十分重視環境保育。

我們生活中吃到的黃豆大部分是由國外進口,其中又以美國為最大進口國,佔了總進口量七成左右。

在美國,有超過95%黃豆農民採用永續性的種植方式;透過良好的水土保持、減少殺蟲劑/農藥使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在種植的同時保護著地球環境。

因此,飲食中多選擇黃豆或豆製品,不僅可以幫長輩補充所需的營養,還能減少資源濫用,為地球永續性盡一份心!

豆製品是適合長輩的「田中肉」, 補足蛋白質和鈣質,還能吃出環境永續!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指揮中心說明,今日(1/10)新增6例本土病例(案17487、案17503、案17504、案17505、案17506、案17507),境外移入新增26例,以美國11例佔比最多。▲圖片來源/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表示,今日新增本土案例皆為疫調後擴大篩檢而揪出,其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桃園機場群聚案持續擴大,指揮中心增加部分規定,包括防疫計程車與入境旅客都有不同規定。其中包含了:長程旅客入境檢疫措施加嚴、防疫計程車增加標示且不得載送一般旅客、以及將南非等國從重點高風險國家去除。 落地採檢驗陽送醫 長程旅客入境檢疫措施加嚴 從11日0時開始,從長程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手掌或腳掌有新生的黑痣嗎?若是出現不正常快速長大情況,應盡快就醫,可能是皮膚癌所致!安南醫院皮膚科羅子焜醫師指出,皮膚癌最常見致病原因就是陽光紫外線曝曬,只要皮膚被曝曬部位都可能致癌,包括農夫、工人、外送員等需長期日曬工作者都為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局部麻醉切除腫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截至110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臺灣,迄今也累計超過一萬六千名病例,並造成八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