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走沒幾步就悶又喘 老了,還是「肺阻塞」?

走沒幾步就悶又喘 老了,還是「肺阻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4歲張先生本身是位老菸槍,從5年前開始經常咳嗽有痰、一開始並不在意,後來爬樓梯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演變成半夜喘到沒法睡覺,因此反覆住院治療,生活型態變成和以前完全不同,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肺阻塞悄悄找上門。臺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肺部慢性發炎係因呼吸道長期受到有害物質的刺激,長期吸菸是最常見的致病因子。

咳痰喘勿輕忽 肺阻塞每77分鐘奪走1

肺阻塞是慢性呼吸道發炎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疾病,為國人第七大死因,每年造成逾6000人死亡,換算下來約每77分鐘約有1人因肺阻塞而死亡。

張基晟主任指出,肺阻塞的早期表徵如咳嗽有痰、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等,易與氣喘、感冒混淆,且病人多半在40歲後才逐漸出現症狀,但常被歸因於老化所致,甚至多數人走沒兩步,爬沒三階就喘不停,仍未覺察不對勁。

肺阻塞治療 首重緩解症狀、預防急性惡化

咳、痰、喘雖看似不影響生活,但據統計,肺阻塞病人出院後一年的死亡率高達22%,當肺功能逐漸惡化、呼吸困難,就會危及生命。呼吸治療科詹明澄主任說明,肺阻塞治療以緩解症狀、預防急性惡化為主要治療目標。臨床上,輕度肺阻塞病人以單方支氣管擴張劑為主;中重度肺阻塞病人則以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如反覆急性發作,建議加上吸入性類固醇,改善慢性發炎問題。

預防肺阻塞 戒菸+定期篩檢不可少

詹明澄表示,要緩解或預防肺阻塞的危害,最重要的是戒菸,但是肺阻塞肺部功能受損不完全可逆,配合醫師治療建議是維持肺功能的不二法門。現行肺阻塞的治療會依據患者的嚴重程度,施予治療準則。

詹明澄主任建議,40歲以上長期抽菸者且有咳嗽有痰、呼吸困難、活動性喘都應定期做胸部的X光、肺功能的檢查。

【延伸閱讀】

沉默殺手肺腺癌 國際標靶治療新趨勢

把握學齡前評量黃金期 小一新鮮人入學免煩惱

乳癌腦轉移別放棄 標靶化療二合一提升存活4-5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5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執行「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106年針對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腳踏車等6大交通方式,以環保署測站濃度為基準,結果發現,大家以為空氣品質應該最好的捷運,竟然位居PM2.5濃度暴露之首。 研究團隊發現,捷運為PM2.5汙染冠軍,夏...

閱讀詳情 »

為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哺育,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將每年8月1日至8月7日訂為國際母乳周,今年宣導主題為「增能家長,啟動哺乳」,強調伴侶、家人、職場與社會的支持都能改善與營造促進母乳哺育的環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響應,將在8月5日於台北車站大廳舉辦「哺乳媽咪創意時尚秀」,邀請哺乳媽媽及...

閱讀詳情 »

大家都知道在睡覺前洗個溫水澡可以改善睡眠,但什麼時候才是黃金時間呢?最近1項新的研究給出答案,研究刊登在《睡眠醫學評論雜誌》(Sleep Medicine Reviews)。 有固定的運動習慣、保持臥室涼爽、在睡覺前避免飲酒等,都是能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而睡前洗澡之所以也能幫助入眠,是因為溫水可以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退化性聽損發生年齡約從50歲開始,隨著年齡增長,大腦聽覺中樞退化,接收到的刺激減少,或因噪音刺激、疾病感染等外在因素導致聽覺器官加速老化,也恐影響活動意願甚至溝通力,提升失智風險,PSA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表示,中高齡者容易因聽損造成焦慮,導致社交活動減少,甚至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