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超罕見!23歲女虎牙往眼晴長快頂破眼球 三總「眼眶拔牙」救回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紀輕輕才23歲,吃東西時牙齒卻已經開始鬆軟無力、搖搖欲墜,整天還鬧嚴重鼻塞,究竟怎麼了?許小姐有這樣的困擾許久,日前就醫檢查才赫然發現,自己有骨纖維性發育不良(fibrous dysplasia)的病變,上下顎骨基有如「流沙」鬆軟,讓一口牙齒長得亂七八糟,智齒阻生更把虎牙推擠到移位,左側虎牙甚至一路長到了眼球正下方,再拖下去就會頂破眼球。

太罕見!三軍總醫院牙髓病科科主任李曉屏直呼這樣的案例,國內外都沒見過,面臨這樣的挑戰,醫療團隊最後決定,經左側眼球下將上顎虎牙拔除,再重建眼眶,「從眼眶拔牙,是國內外的第一起」。

檢查發現,原來許小姐因為傳遺,有骨纖維性發育不良病變,導致瀰漫性的顎骨生長變異,一路導致後方的智齒阻生,並將右側上顎虎牙向上推擠至高位的鼻竇內,左側上顎虎牙則移位至更高位的眼球下方,這才導致鼻塞和上、下顎骨腫脹等症狀。

李曉屏說,問診發現,許小姐的症狀最早可追溯到青春期,其實她的虎牙一直都沒長出來,超過10年,卻因為其他齒列正常關閉而沒發現異樣,直到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才注意到口腔內的牙齒出現早期的搖動,顏面部位也逐漸的膨大,同時鼻塞症狀變得更明顯,就醫才發現都是牙齒往錯誤位置長惹的禍。

醫療團隊進行一連串影像檢查後,發現許小姐左側眼球正下方藏了一顆埋伏齒,是最大危機,估計如果牙齒繼續萌發,可能頂至眼球,造成視力嚴重受損,是得馬上拆除的地雷。

李曉屏指出,一般拔牙多從口內拔牙,但從眼眶內進行拔牙手術,這還是第一次,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先經左側眼球下進行拔牙,最後再以自體取骨及鈦金屬骨板來重建遭到破壞的眼眶,醫療團隊前後各花了4小時兩次手術,上顎拔了4顆牙齒,取出了包埋在眼窩下全長約2公分的阻生虎牙;下顎也拔了12顆牙齒,只保留4顆大臼齒,目前功能良好,正準備下一階段的假牙或植牙步驟。術後恢復順利,視力也正常。

李曉屏說,骨纖維性發育不良會讓骨基鬆軟,全身骨頭都可能受影響,但統計發現,國人症狀好發生在上、下顎骨,約占一半;他提醒,造成埋伏齒的原因有多種,牙胚的位置錯位異常,距離萌出點過遠;或是牙齒萌出障礙,例如乳牙滯留或過早喪失;少數的顎骨的腫瘤或骨纖維性發育不良,可能會造成牙齒位移、顏面畸形、或五官的感覺功能損傷,建議一定要定期進行完整的口腔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感冒過後「身上多了不退紅疹」 這病來得無聲!害9歲童損傷腎臟

西堤又多染疫者!9日用餐女童「陰轉陽」確診 同行母親二採均陰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我的孩子已經康復出院了,但有些家長不希望他返校,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傳染,我覺得有種被排斥的感覺,好難過!」陳小姐焦慮地抗議,周邊的親友害怕被病毒傳染,出現排斥及標籤化行為。陳其邁市長表示,此類病毒屬急性傳染病,不會有慢性帶原的狀況;城市能落實阻絕病毒進入社區,也有賴確診...

閱讀詳情 »

AZ、莫德納施打後許多人出現副作用,現在第五輪意願登記已重啟,並新增國內自行研發的「高端疫苗」選項,開放登記後約100萬人表達有意願施打。國內網路討論度最高的醫療節目TVBS《健康2.0》邀來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針對三款疫苗進行討論。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從普遍副作用...

閱讀詳情 »

帛琉泡泡因5月份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暫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8/11號宣布,帛琉泡泡將在8/14重啟,只要在當地做完PCR,回來和一般旅客一樣在機場做深喉唾液檢測後,即可以「5+9」方式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許多民眾迫不急待想出國放鬆,但對於相關規定還是有看沒有懂,這裡一次整理台帛旅遊泡泡出入境相關規定,...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儘管境外移入個案攀高,但本土個案部分只剩下台北市及高雄市各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