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超過一成COVID-19患者陷死亡風險 染疫才知有心血管疾病

超過一成COVID-19患者陷死亡風險 染疫才知有心血管疾病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每年平均有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如果有心臟病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因此在新冠疫情下,不可輕忽心血管疾病危害。

染疫之後 易引發併發重症死亡 

在新冠疫情期間,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因原先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面對病毒侵襲時容易導致併發症產生甚至重症致死。特別是罹患新冠肺炎之後,病毒會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病毒會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並可能通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間接傷害心臟,大約有25%的重症患者會檢測到心臟損傷之現象,其中約有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有心臟相關疾病病史,染疫後約有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

心臟衰竭難察覺 往往錯失治療時間

根據統計,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而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指出,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常會容易喘、疲累、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情形,多數患者特別是年長者,在出現這些症狀時,多誤以爲就是老化造成,高達九成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到心衰竭相關症狀,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才確診。

一旦當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嚴重度不容輕忽。侯嘉殷醫師提到,目前心臟衰竭治療發展已十分進步,只要即早發現症狀、及時就醫治療,疾病就可穩定控制,有機會使疲憊無力的心臟恢復到正常大小且回到未發病前的良好生活品質。

多留意身體變化 不要避諱就醫

侯嘉殷醫師分享有ㄧ位男性患者,未接受治療前因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原先都已寫好遺囑,後來積極配合用藥指示與搭配專業的心臟衰竭團隊照護後,活動力變好了,也恢復正常生活,甚至還能出門遊玩。提醒民眾提早發現症狀,積極治療並穩定回診,有心臟相關病史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並多留意身體的變化並提高警覺,若有心臟疾病相關症狀不要避諱就醫。

【延伸閱讀】

心臟疾病患憂疫情不敢回診? 醫師警告:恐誘發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三大臨床表徵「累、喘、腫」你有哪一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飯前一口湯,不用進藥房」。隨着冬季的降臨,煲湯的熱衷度更是高漲,喝湯有益健康,但對於 腎病高危人群或腎臟病病人卻存在一定的隱患。 腎臟病的高危人群:60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肥胖的人群。   花生雞湯   磷,是身體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攝入過多,一方面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另一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有失眠的困擾嗎?是否只有吃安眠藥才能入睡,或是有安眠藥越吃越重的問題?臨床上,就有人竟會吃到三、四種安眠藥。醫師提醒,安眠藥吃太重不一定好睡,且會影響第二天的心情與精神狀態,容易使工作出差錯,要吃安眠藥,也得要聰明吃,不要糊里糊塗的吃! 白天多運動及喝酒後 可以減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