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足部發冷、發白還麻痛? 秋涼了當心難纏下肢動脈疾病上身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序入秋,天氣轉變的同時,也正是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峰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洲舉下肢動脈血管疾病提醒,這個時節可能發作的症狀,常有足部發冷、發白、發紫,走路時下肢肌肉酸痛、乏力,腳趾或足部麻痛、莫名的出現破皮傷口或傷口久久不癒合,最嚴重甚至腳趾頭潰爛壞死。

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指的是肢體動脈因粥狀硬化造成動脈血管部分狹窄或完全阻塞,導致肢體血流不足或缺血的疾病。

盧延洲表示,像上述這些徵兆或是症狀,常常都是下肢動脈疾病進展或惡化的表現。主要病因多來自動脈粥樣硬化,其他致病因子還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發炎、創傷等。

至於危險因子部分,又以男性、年齡大於70歲屬於高危險群;而抽菸者風險更是不抽菸者的4倍;另外還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膽固醇、高血脂、高胱胺酸血症等增加血液黏稠的疾病等因素。

盧延洲指出,一旦發生急性動脈阻塞,可能出現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適溫力改變等症狀。若是慢性動脈阻塞,依症狀分級,有人僅是運動時輕微肌肉酸痛或無力,甚至無感覺,不過,如果完全阻塞嚴重時恐發生皮膚潰瘍與壞疽。

盧延洲強調,治療方面,可使用藥物治療改善症狀,控制並減緩血管病變的惡化,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症狀惡化,或者缺血造成組織潰瘍、壞死可能面臨截肢時,就要考慮進行微創血管腔內介入治療或者血管繞道手術。

預防之道,醫師提醒,最重要得要修正有可能導致血管阻塞的生活型態,採低脂肪及低熱量飲食、戒菸及維持理想體重,有效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以減輕下肢負擔,並且適度運動。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時序已入秋,民眾皆已漸漸感到涼意,在季節交替時及寒冷的冬季,正是病毒型流行性感冒的好發時節,台灣已針對65歲以上、滿6個月到小六學童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發出了免費施打流感疫苗的通知,但除了這些目標族群,青壯年人口也可以考慮施打疫苗,保護自己的健康,更能避免傳染給親愛的家人。防疫需要全體總動員,雄獅旅...

閱讀詳情 »

食品安全問題頻傳,食物入口,是吃進營養,還是細菌跟著一起入肚?為了讓民眾吃得安心,台灣有家餐飲業者販售的豆干產品,主打真空包裝、不含防腐劑,在天氣炎熱的夏季,不但能兼顧衛生品質,還能延長保存期限。豆干是中華料理中常見的食材,也是深得民心的下酒菜。實不相瞞,小編其實是個「豆干控」,但為了健康著想,絕不...

閱讀詳情 »

流感、感冒,傻傻分不清楚?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從一千份問卷調查中顯示,約6成職場爸媽分不清流感及一般感冒的差異,6成5曾錯把流感當一般感冒,認為只要多喝水休息,就會自然痊癒,因此延誤就醫導致病情加重。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說,流感與一般感冒相較,傳染力強,還容易引發併發症,嚴重恐致死,千萬不可輕...

閱讀詳情 »

以下13種症狀,用吹風機一吹,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是利用了吹風機的熱效應來治病。現代化的理療設備,如光、電、聲、熱等機械,其治病機理之一就是熱效應。 1、打嗝:不久前一位朋友帶著一名十來歲小孩來舍求助於我的太太,說她的孩子持續打嗝大半天了,非常難受,精神不佳,影響進食。 我太太觀察以後告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