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身體保暖的重點|中醫 養生篇8

身體保暖的重點|中醫 養生篇8

春季乍到,氣溫仍是忽冷忽熱,更要留意別著涼了!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提醒,中醫主張「寒邪侵襲易致病」,因此,氣溫變化之際宜做好適當的保暖、防寒工作,可以減少病痛發生的情況唷!

 

身體保暖的重點|中醫 養生篇8

 

長輩常常叮嚀「多穿點、別著涼了」,到底身體哪些部位才是防寒重點?

 

1. 頭部:依中醫觀點,頭部是全身經絡匯聚之處,頭部著涼不僅容易導致頭痛,也可能引發感冒、鼻炎等問題,因此洗完頭髮應立即吹乾,若外出風大時建議加戴帽子,以維持頭部保暖。

 

2. 鼻子:鼻子受寒易出現傷風感冒症狀,若氣溫下降時,外出可佩戴口罩保暖,也可減少上呼吸道受到病毒感染的機率。

 

3. 頸部:喉嚨下方凹陷處的天突穴是人體經絡的中心,也是受寒時熱量最容易流失之處。當頸部受寒時,容易造成血管收縮、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因此,日常可穿著有領子的衣物,或配戴絲巾、圍巾,以做好保暖。

 

4. 腹部:腰、肚子、肚臍都容易受涼,若幼兒易踢被可選擇肚圍、防踢被等,成人也可加穿肚圍保暖、防寒。

 

5. 背部:依中醫觀點,背為陽中之陽,若背部受涼容易導致抵抗力下降而出現病癥。因此天涼時可多加件背心,若已受寒則可選擇中醫刮痧、拔罐等方式調理、祛寒。

 

6. 膝蓋:膝關節具有許多神經匯集,膝關節受涼容易引發關節炎、風濕痛等問題。

 

7. 腳底:腳底距離心臟較遠,循環差者常會感覺腳底一冷,連帶身體也暖不起來。居家可穿上襪子、拖鞋防寒,睡前可以熱水泡腳暖身,然而建議最好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才能從根本改善循環問題。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中西醫師 陳至奐醫師

 

延伸閱讀:

【天冷時常見問題】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16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身體保暖的重點|中醫 養生篇8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檢疫天數縮短為10天的「台灣模式」來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公布最新入境檢疫政策,強調在國內Omicron患者9成9都能在10天內發病、被篩出的經驗之下,決定鬆綁未來入境居家檢疫政策,改為「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10天,並於檢疫期滿後進行7天自主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正式拍板鬆綁商務客來台、以及檢疫天數14天縮為10天的新「台灣模式」,外界關注確切的上路日期,陳時中指出,希望3月中以前能夠開始,但前提條件是本土疫情需維持穩定可控、第三劑疫苗涵蓋率達50%以上目標值以及相關配套能否完成。...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對於參選台北市長與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拋出「一定要疫情穩定,我才能離開這個崗位」條件說,今(14)日本土疫情僅增加4例,比上周降低許多,陳時中下午再被追問參選意願,這回他說「還沒有,曙光還離很遠」。另一方面回應媒體如何看待黃珊珊民調比他高一事,陳時中...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情人節好消息,本土個案僅增加4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的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苗栗1例、高雄3例,其中苗栗個案為竹南市場的水餃攤商,與高雄砂石場員工過年傳給的苗栗兩姐妹足跡相關,但細部關聯性還沒連上;另外,高雄多出一對母子染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