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車禍彈飛2公尺外 機車騎士胸主動脈創傷大出血險丟命

車禍彈飛2公尺外 機車騎士胸主動脈創傷大出血險丟命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1名24歲機車騎士阿明(化名),今(110)年5月時因不慎與汽車擦撞,從機車上摔落飛離機車2公尺遠,同時安全帽脫落。救護車將阿明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時,血壓只有72/42mmHg(正常值為120/80mmHg)、心跳每分鐘為145次(正常值約每分鐘60至100次)、呼吸淺快、頭部及四肢多處鈍挫傷和右大腿變形。


經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師安排緊急影像學檢查發現,阿明有近端降主動脈局部剝離及假性動脈瘤併左側血胸、右股骨轉子骨折、右股骨膝上開放性骨折,並立即通知心臟血管外科及骨科醫師協助處置穩定病人。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表示,因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會造成主動脈大量出血,危急病人生命,必須儘早手術。故阿明在接受醫療團隊緊急執行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後,生命徵象穩定。隨後接受後續骨科手術治療,已於日前康復出院。


胸主動脈創傷 重大外傷中的隱形炸彈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表示,「胸主動脈創傷」是僅次於頭部外傷、第2高的鈍銼性胸部外傷死因,是種危及生命的急症,更是重大外傷中的隱形炸彈,常見於車禍之後的多重外傷,必須早期警覺並及時治療。


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顯示,胸主動脈創傷病人有8成到院前死亡,僅有2成能進到醫院接受診斷及治療。而活著送到醫院的病人中,又有46%會在院內死亡。根據目前美國血管外科學會建議,在多重外傷的情況下,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是現行胸主動脈創傷的主要治療方式。


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 成救命利器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說明,過去如果病人遇到胸主動脈創傷,只能接受傳統側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置換,傷口可能長達30到40公分,術中又必須注射較大劑量的抗凝血劑,在多重外傷的情況下,有可能使其他受傷部位嚴重出血。


而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入手術的方法,是由病人的腹股溝劃開一個小傷口,以特殊導管進入病人股動脈內,在複合式手術室的血管攝影輔助下,以各種導線導引置入適當尺寸及長度的支架血管來覆蓋掉主動脈創傷處,避免主動脈破裂大出血,讓病人能延續生命。


近年來,因為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具有傷口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已經取代傳統側開胸手術成為治療這類病人的首選方法,目前健保也有給付。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表示:胸主動脈創傷是重大外傷的隱形炸彈,即使能活到進急診室,仍有可能因為猝不及防的1個咳嗽,瞬間造成主動脈破裂大出血,進而導致死亡!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騎車開車還是要小心駕駛以策安全!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服用清冠1號能夠預防新冠肺炎? 中醫師糾正錯誤觀念
▸疫情焦慮衝擊你我生活 恐慌症個案比疫情前增加近3成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牙齒仍在發育,常因為蛀牙或外傷等因素造成牙神經發炎或壞死,導致牙根停止生長。然而,恆牙從萌發到牙根發育完全(牙根閉合)大約需要3年的時間,當牙根尚未閉合成完全的恆牙,且需要接受根管治療時,就會比一般已發育完全的牙齒困難。 原因在於還在發育的牙齒牙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疫苗部分,今(4)日下午又有一批我國自購AZ疫苗抵台,數量為14.2萬,本批效期至明(2022)年的2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 ▲增加第13期A...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齡92歲的陳古甜妹女士,因腎臟功能受損而長期洗腎,日前在醫師病情說明後,七名子女決定尊重母親意願,讓母親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不再繼續洗腎。家人也希望透過自身經驗,呼籲大眾關注末期病人照顧,以及預立醫療決定的重要性。長期洗腎 拒絕無效醫療新竹臺大分院詹鼎正副院長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新竹報導】10歲男孩小宏自小因心室中膈缺損,持續於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小兒心臟科追蹤治療,醫師建議進行關閉手術。為讓竹苗地區病童免於奔波,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傅俊閔引進醫學中心等級的治療技術,在黃品學醫師、龔柏榕醫師與麻醉科醫師的協助下,順利為小宏完成經心導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