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轉移性乳癌治療 「醫」起來打團體戰

轉移性乳癌治療 「醫」起來打團體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乳癌已經是台灣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所以診斷治療及預後追蹤需要更用心關注。」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教授說,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而骨骼是血液循環豐富的器官,使得癌細胞常會在晚期轉移到骨骼,若不積極治療,癌細胞會將骨質掏空,造成患者輕微碰撞即發生嚴重骨折,甚至癱瘓、大小便失禁,不可不慎防。

乳癌骨轉移 脊椎與四肢較常見

轉移性乳癌七至八成的轉移部位會在骨頭,加上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療程,都可能造成骨質流失,更應特別注重骨骼健康。沈陳石銘教授指出,骨轉移的位置以脊椎與四肢尤其常見,患者若出現相關併發症,如骨折、脊椎壓迫,除了疼痛難耐,甚至需接受骨骼手術或放射治療等,很容易破壞行動能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文獻指出,未接受治療的骨轉移病人,死亡率可能因此提高。

化療+骨轉移藥物 改善疼痛恢復日常行動

沈陳石銘教授分享,臨床上曾發生過一名55歲的女性病患,右側乳房長了腫瘤,卻置之不理多年,直到腫瘤潰爛加上全身骨轉移,導致她痛到無法行動才就醫。院方採用化療,結合每月一次的骨轉移藥物治療,兩個月後,患者病情獲得良好控制,疼痛也大幅改善,恢復日常行動。

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單株抗體 有效減少骨折機率

沈陳石銘教授還補充,轉移性乳癌除了全身性治療,如抗荷爾蒙藥物、化療與標靶藥等等之外,針對骨骼轉移,也有療效相當不錯的保骨藥物,如雙磷酸鹽類藥物,或是相對更為便利、採取皮下注射給藥的單株抗體治療,每月施打一次,都能有效減少骨折機率。

治療首要目標 維持生活品質、爭取存活期

慈濟醫院乳癌治療團隊,結合內外科、放射治療科與身心科等各科,讓病人身心靈得到全方位照護。沈陳石銘教授強調,乳癌治療現在相當進步,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高達90%,達到長期控制不是問題。維持生活品質、爭取存活期是治療的首要目標,只要配合正規治療,不亂用偏方,遵照醫師囑咐用藥,再配合生活上飲食、運動的調整,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0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阿蘭姨年輕時是鄰里間人人敬佩的模範媽媽,相夫教子之餘,家裡總是打掃得一塵不染,雜貨店亦經營有聲有色,還與社區媽媽們組志工隊幫忙鄰里間需要幫助的人。不過,自從新冠肺炎發生後,在媒體每天報導下,開始覺得每天生活都很不安穩,一下擔心開計程車的先生可能會被客人傳染,當自己偶爾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本周日4月19日藥局不賣口罩!口罩實名制實施約2個月,全台健保合約藥局每天配合政策配售口罩,今(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未來每個周日藥局都不配發與販售口罩,讓藥局能喘息1天,呼籲民眾多利用網路購買口罩。另外,指揮中心計畫將東南亞入境者納入居家檢疫管理。 &n...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傳好消息!台灣連續2天沒有新增個案,單算本土病例,則是已是連續5日沒有確診,代表台灣社區病毒防制算是守住。55例本土病例中,有10例找不到來源,顯示社區很可能已有無症狀感染者,指揮中心再度強調不會普篩去找,現有的通報與疫調方式就能夠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高人一等是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深切期盼,因此在接近青春期時,許多家長會有疑問「我的小孩開始發育了嗎?」、「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情?」、「有沒甚麼加強的辦法?」。醫師根據多年門診的經驗提出一些看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說,首先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