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迎接夏天 預防皮膚病有訣竅

迎接夏天 預防皮膚病有訣竅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甫進入4月,台灣的氣溫就飆上30度,夏天腳步真的近了!台灣夏季高溫潮濕,成為皮膚病好發季節,要防範皮膚病,應該從何做起呢?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廖怡貞指出,為預防黴菌在全身各處孳生引起皮膚病,可從居家生活做起,如避免穿著過緊、不通風的內衣褲;流汗後盡可能沖澡,並擦乾保持乾爽;穿包鞋時間避免過久,避免指縫潮濕,防範香港腳。

廖怡貞透露,夏日最常見的皮膚病是黴菌感染,在全身肌膚都可能孳生,而孳生的部位和菌種不同,也會使皮膚病症名稱不同。若黴菌孳生在腳板,被稱為足癬(香港腳);孳生在指甲的稱為甲癬(灰指甲);孳生在鼠蹊部、臀部的稱為股癬;孳生在軀幹的稱為體癬或汗斑。而較少見的頭癬,也是因黴菌感染引起,夏季較容易發生。

俗稱香港腳的足癬為許多人的夢靨,但並非僅有夏天才會出現,廖怡貞說,只要是潮濕悶熱的環境,都容易誘發香港腳,尤其冬天許多女性會長時間穿著毛毛雪靴,腳趾在悶熱不透氣的環境過久,便容易出現搔癢水泡和脫屑等香港腳症狀。為預防足癬,她建議,若是足部會長時間處在悶熱環境的工作者,如廚工穿雨鞋、男性上班族穿皮鞋等,可穿五趾襪讓腳趾乾爽;女性可穿著涼鞋。

另外,在夏天最常見的皮膚病是發生在臉上的痤瘡(青春痘),主要因夏天油脂分泌旺盛,造成毛孔阻塞導致痤瘡惡化。要預防痤瘡惡化,應避免刺激性和油炸類食物,治療上可擦外用藥膏和口服藥,同時最好能保持肌膚清潔和乾爽。廖怡貞提醒,本身就有慢性皮膚病的民眾,夏天更可能因悶熱、流汗,造成皮膚皺摺處產生紅腫、搔癢,最好待在溫濕度恆定、通風處,避免症狀惡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61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年37歲的俊廷在國中時,腳突然腫起來,當時醫師認為是痛風,醫師還很困惑「怎麼國中就痛風」,吃藥5至7天後就消退了;但這只是第一次發作,之後身體各處經常發生水腫,直到某次喉嚨腫脹,急診後發現呼吸道窄至僅有10%,更得知生母也因類似狀況過世,最後醫師確診是「遺傳性血管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約有三十多萬名患者深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面臨極大的身心挑戰,但要得到適當治療卻不容易。根據2021年健保統計資料推估,僅約2%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獲得健保給付更有效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丁淑敏秘書長表示,關鍵在於申請條件嚴苛,多數病友難以配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0歲王小姐因腹痛6個月,而且一直有解便不順的困擾,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是卵巢長了4公分的巧克力囊腫,於是接受了腹腔鏡患側卵巢輸卵管切除,但病理報告發現已是卵巢癌,轉診到臺中榮總婦產科呂建興主任門診並確診為卵巢癌,因此病人接受了子宮、卵巢、輸卵管、網膜、淋巴腺摘除手術,且...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降低內臟脂肪,跟治療或預防糖尿病,其實根本就是同一件事!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在FB粉絲專頁表示,以往認為糖尿病是由於長期高血糖造成胰島細胞的損傷,但在2020發表的一篇文獻指出:「脂肪對胰臟是有毒性的,逆轉糖尿病的關鍵就在於減少肝臟和胰腺內的脂肪。」 「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