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退休護理師暈眩了3年 才知是知覺性頭暈

退休護理師暈眩了3年 才知是知覺性頭暈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護理師退休的李小姐暈眩長達3年,四處找醫師都沒有緩解。輾轉找到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診斷為罹患新分類疾病「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施行歐美研究多年的新治療方法,李小姐終於緩解能正常生活。

暈眩長達3年 檢查結果都正常

曾擔任護理主管的李小姐具備相當醫療知識,自己發生暈眩長達3年,四處求醫嘗試不同科別治療、做過很多檢查,結果全都正常,服藥沒什麼效果,甚至愈來愈不舒服。

她描述2014年3月第一次眩暈,「感覺站不住,跟著電視上顏色淺的景物晃動。」之後愈來愈嚴重,「騎機車像開飛機騰雲駕霧;走路左右晃動,整個世界像地震,只有躺著能稍稍免於不適。」沮喪到覺得人生無望。

口服藥搭配復健 1.5個月緊繃感解除

張滋圃醫師詢問病史和檢查研判,李小姐符合「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特徵,搭配口服藥與每次30分鐘以上復健運動,一個半月後,李小姐腦部多年緊繃感已解除,還可以走出戶外。

張滋圃醫師指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主要症狀有慢性頭暈持續逾3個月;頭暈感嚴重度隨當日生理或精神狀況起伏,剛起床好一點,站立、走動或頭轉動會加重頭暈;以及最重要的是視性暈眩,在超商、賣場最明顯,人群走動、貨品堆得多又高,往往暈得更厲害。

停藥後仍能改善 減少復發機會

正確診斷讓病人了解致病原因,好轉機會就很大。張滋圃醫師強調,「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雖易發生在焦慮病人,國際眩暈學會確立為「功能性障礙疾病」,不是「精神疾病」。新治療不只給鎮定效果的抗焦慮藥物,而是給予增加腦部血清素藥物。研究顯示,經過3-6個月治療,停藥後仍能改善,減少復發機會。

尤其是40、50歲中年女性好發「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張滋圃醫師建議,減少生活壓力,多補充富血清素食物,如亞麻仁油、維他命B群;保持規律生活作息與開朗個性,搭配認知行為治療與前庭復健運動,就能有效降低暈感。

【延伸閱讀】求診美容醫學 找專業醫師勝過專科醫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春節前不會升3級警戒,從明(25)日起到春節後續維持2級警戒,然部分措施略微加嚴。除了交通部公布的搭車時禁止飲食以外,現在所有醫院與長照中心全數禁止探病,陪病、照護者也需要完整接種疫苗並間隔滿14天。(▸延伸閱讀:搭雙鐵禁飲食、遶境搶頭香暫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救命藥來了!台灣首批自購1萬份默沙東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第1批2,016人份在上午5時18分運抵台灣。在23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被問到默沙東口服藥的抵台時間,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僅說「到了就知道」,現在果然抵台。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本批默沙東C...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60多歲陳媽媽下背痛困擾超過6個月,常常因為腰痛難以維持坐姿,最苦惱的是需要躺著才能擦保養品,嘗試過一般復健、按摩等方式都無法舒緩而前往醫院就醫,長安醫院復健科吳書毅醫師幫陳媽媽安排「紅繩運動(Redcord)」,2個月後腰部疼痛程度及範圍大幅降低,現在不需要雙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2021年匆匆過去,本年度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事件,不論是防疫政策或是東京奧運相關話題,都在本年度掀起一波波熱議,到底哪些話題最受網友熱論?而哪些產業又在本年度最受討論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一年內各話題事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