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透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117歲國寶級奶奶重拾活動

透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117歲國寶級奶奶重拾活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劉張奶奶高齡117歲,平時愛到處走動的她不愼跌倒,髖關節疼痛難以步行,孝順的家屬們考量其年紀老邁,心急如焚,後來接受熟識的醫師朋友建議,轉介至臺中榮民總醫院。

全球最高齡治療 人工關節手術

劉張奶奶一到急診室,中榮跨部科醫療團隊便立即介入仔細評估老奶奶狀況,所幸,劉張奶奶雖然年紀很大,但心肺機能尚可,骨科團隊便立即接手施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並在家屬及醫療團隊的悉心照護之下恢復良好,術後不到一周就要求下床練習用助行器步行,開心的笑容寫在臉上。高齡117歲的老奶奶比目前全球紀錄中最高齡接受人工關節手術的病患還要大五歲。

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症導致骨骼強度減退,並由於肌少症使的肌肉量下降,且肢體反應變得遲緩,造成老年人較易摔倒,且嚴重者經常出現骨折,一般老人家骨折處常見於髖關節、脊椎、以及手腕。當骨折發生的時候,除了病患本身的疼痛失能之外,往往也造成家屬照顧上的巨大負擔。如何避免骨折的產生,以及萬一發生骨折,如何處置,是目前高齡化社會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 

高齡病患跌倒 易致器官衰退

負責手術的骨科石承民醫師表示,接到轉介電話當下得知病患高齡117歲時,感到相當驚訝,但由於老奶奶跌倒前可以持拐杖走路,那麼骨科醫療團隊就該設法讓她重拾行走的能力。老年病患髖部骨折後之所以有高死亡率,主要是因為受傷後長期臥床,導致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等等併發症,而活動力減少導致心肺功能快速衰退,也是死亡的常見原因。

很多家屬對高齡患者接受手術往往採取猶豫或保守的態度,這也是很多醫師面對的難題,因此審慎的術前評估,以及醫師耐心的溝通與關懷就相當重要。畢竟臨床上面對老年人骨折,不積極治療所帶來的風險與家屬後續照護上的難度有時候反而更高。

高齡化社會 手術非禁忌

李政鴻副院長特別強調年老不該是手術的禁忌症,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因骨質疏鬆而導致的脆弱性骨折,如脊椎或髖關節骨折,只要經由醫療團隊的完整評估以及妥善的術前準備,依然可以放心地接受手術,以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

石承民醫師表示,骨質疏鬆已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提醒家裡如果有長者需要照顧,要特別注意居家的安全,減少跌倒的機會。並且平時要鼓勵長輩多運動曬太陽,並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他命D,以減緩骨質的流失。

 

【延伸閱讀】

年輕人也有可能關節退化 醫揭這些症狀應及早治療

天然ㄟ尚好! 再生醫學靠細胞自體分化能力闖出一片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當主持人黃暐瀚拿出疾管局(今疾管署)2006年新聞稿,強調當年宣布停打賽諾菲流感疫苗,原因是以色列當時也發生疑似死亡事件,楊志良也立即呼籲現在也該停打,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今(29)日傍晚立即出面澄清,暫停施打僅1天,得知事件與疫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0」新冠本土病例,今(29)日正好200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顧,台灣能夠維持相對安全環境,主因在迅速邊境管控、隔離政策、接觸者追蹤、資料透明等,但面對邊境持續管控,許多企業都在咬牙苦撐,是否有可能形成商務泡泡?指揮中心與經濟部已相互討論,有結果指揮官陳時中將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中報導】58歲吳姓男患者,因出現左腰痠痛、排尿困難等情況,到泌尿科看診,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確認,患者左側上輸尿管結石,併發腎積水與左腎多處結石,經左側硬式輸尿管鏡將輸尿管結石擊碎取出,但左腎仍有多顆頑固的結石即使數次體外震波碎石術仍屹立不搖,輸尿管內視鏡檢查,發現「黑金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例新冠境外移入患者,分別由菲律賓、美國、印尼入境,3人當中2人在當地有出現症狀,但都未確診回國,衛生單位共計接觸者52人,當中25人居家隔離。 本國籍菲律賓染病 10月14日出現症狀服藥緩解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5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