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口氣」!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舌苔一定要定期清潔!

撰文/羽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口氣」!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舌苔一定要定期清潔!

試著想像以下的畫面:期待已久的朋友聚會,大家七嘴八舌談論自己的金孫與豐富的退休生活,好不容易輪到自己說話的機會,卻想起口臭的問題還沒解決…。這時,只能對親友投以尷尬的笑容,真是可惜又掃興!

口臭是一種「秘密型」的煩惱,常常自己渾然不知,身邊的人也不好意思告訴自已,當發現時,才想到之前有多麼尷尬。其實,預防口臭是有方法的,怎麼做呢?

 

飲食與疾病影響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口氣」!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舌苔一定要定期清潔!

80%至90%的口臭都是由口腔疾病產生的,其餘10%至20%則為非口腔疾病所引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膺復牙科主治醫師馮聖偉表示,口臭的形成,是一種名為「厭氧硫磺細菌」所產生的揮發性硫化物的氣味,因口腔內的細菌分解為蛋白質同時會釋放出有難聞氣味的硫化物。

因疾病所導致的口臭,有下列6個原因:

1.口腔疾病:絕大多數的口臭都和口腔問題有關,最常見的是慢性牙周病、牙齦炎、蛀牙所引起。

2.唾液分泌減少:腮腺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誘發結石,使唾液分泌變少、或是口乾症所引起。

3.腸胃道疾病:如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因為長期消化不良,便從胃腸產生經過食道至口腔,出現難聞氣味;或因胃出血,會發出腐爛的味道。

4.呼吸道疾病:鼻竇炎、鼻涕倒流等影響,因鼻腔蓄藏黃膿,與口、鼻、咽喉相通所導致。

5.糖尿病酮酸症:呼吸中會出現水果腐敗的味道。

6.肝腎衰竭:肝衰竭呼吸中會有阿摩尼亞的味道。

 

排除病理性的原因,不當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也是影響「口氣」的一大因素:

1.早晨的臭氧:許多人早上剛起床,都會覺得「口氣非常不清新」。原因是晚上睡覺時,唾液分泌量會減少使酸鹼度液體增加所致。

2.口乾症:用嘴巴呼吸、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形成口臭。

3.菸酒影響:長期刺激性的物質,亦為產生口臭的原因。

4.食慾不佳:沒有吃東西會使唾液分泌減少,主要原因是沒有食物在舌頭表面上磨擦,帶走舌頭上的細菌,進而發生口臭。

5.食物:許多重口味的食物,如大蒜、洋蔥、醃漬品等。

6.藥物:副交感神經藥物、抗憂鬱劑、化療藥物、利尿劑、止痛藥等副作用。

 

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口氣」!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舌苔一定要定期清潔!

馮聖偉醫師提醒,如果是因疾病造成的口臭問題,必須先治本,將最初的問題先治療好,方可改善;另外,生活中還有8個方法,能夠改善口臭:

1.三餐飯後刷牙,睡前那次更加重要,每天並用牙線清潔一次。

2.必要時可用漱口水。

3.定期清潔舌苔。

4.睡覺前記得取下假牙。

5.必要時可咀嚼無糖口香糖緩解。

6.多吃蔬菜水果,有助於唾液的分泌,而充足的唾液可清除牙齒上的食物殘渣,減少細菌的附著與生長。

7.避免常吃大蒜、洋蔥等刺激性的食物;少抽菸、少喝酒,研究發現這2項壞習慣,會提高口腔癌的發病率。

8.養成定期回診、洗牙的習慣。

 

【延伸閱讀】

牙齒問題多?常見的5大症狀

〈影音〉牙套、假牙、植牙哪一個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喜愛保養皮膚美白人士的福音!台灣美妝市場商機年產值超過上千億元,為創造商機,讓更多中草藥可應用在化妝品上,使中草藥產品更具有價值。中國醫藥大學中草藥研究中心團隊有新發現,白藜蘆醇的天然衍生物紫檀芪(Pterostilbene),會誘導黑色素細胞自噬作用去降解黑色素小體...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於記者位上宣布,延長全國疫情第三級警戒至今年6月14日。財政部宣布,衡酌防疫需求後,全國各地區國稅局於6月14日前,全面停止對外提供所得稅報稅臨櫃服務。財政部日前公布,為因應防疫,所得稅申報繳納期限延長至6月30日,民眾可利用手機、平板或電腦以網路辦理申報或稅額試算服務確認。...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台北市有146人失聯,新北市有164人失聯,希望兩個直轄市盡速跟警政單位合作,盡速聯絡到這些人。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傍晚表示,5月18日至5月25日累計交查297人均已尋獲。根據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提供的資料,5月18日至5月23日共交查130人,5月24日下午...

閱讀詳情 »

新北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本土新增281例,其中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4例最多。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明,從熱區防疫中心社區篩檢站陽性率數據發現,熱區較容易感染,因此明日起將在永和、新店新增2個熱區防疫中心。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明,新北市今日新增154本土案例,校正回歸89人,居家隔離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