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四種食物不能吃:穀物、豆類、乳製品、加工食品

狩獵採集時代飲食的基本為肉類海鮮類蔬菜水果

(續前篇:人類原所適應的飲食生活因急遽的變化造成健康問題並成為慢性病肇因) 

那麼我們原本身體所適應的是怎樣的飲食呢?那就是農業革命前,約兩百六十萬年到一萬年前之間長期反覆食用的狩獵採集時代的飲食。

其最大特徵,在於大量攝取以肉魚做為代表的動物性脂質和蛋白質。現代社會普遍的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熱量約佔整體的十五%。若要接近狩獵採集時代的飲食,就需要有兩倍,也就是使蛋白質攝取的量佔整體約三十%。脂質的攝取目標則為五十%。因為我們的身體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早就適應肉和魚的攝取了。

以脂肪的觀點而言,肉類也是與我們人類的遺傳基因相合的。舉例而言,植物含有的脂肪酸的碳為十八個。脂肪酸在我們人體中,特別是對細胞膜的形成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卻是二十和二十二個碳。換言之,從植物所攝取十八個碳的脂肪酸,必須透過體內酵素轉換成二十和二十二個碳的脂肪酸。但是,人類和貓科動物一樣,這種酵素幾乎不起作用。而肉類所含的脂肪酸即為碳二十和二十二的,與人體完全符合。為了形成並維持細胞膜此一重要的組織,就必須攝取肉類。關於肉類和魚的重要性,會在之後的篇章詳述。

接下來是,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類能促進肉類的消化吸收,富含維持健康體魄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等是眾所周知的。只不過,只限於吃非澱粉質類的蔬果。茄科蔬菜也應避免。詳細理由會再行闡釋。但總而言之,適合遺傳基因的食物會讓身體狀況變好,而與身體不合的食物則幾乎都無法在體內分解,也會讓細胞、細胞膜受傷發炎,成為慢性病的根源。以原本的飲食習慣而言未曾在狩獵採集時代食用而是農業革命之後才食用的榖類豆類乳製品加工食品因與身體不合應極力少吃為是

 

盡可能避免攝取榖類豆類乳製品加工食品

 

我們應攝取適合固有生活型態的食物,遠離不合固有生活型態的食物。

這是讓身體健康的祕訣,因此最佳方式就是參考狩獵採集時代的飲食。狩獵採集時代的飲食被稱為「狩獵採集型減重」,但歐美則稱為原始減重。「原始(Paleo)」取自於「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 age」。

本書想介紹給大家的是契合現代人、日本人的,經我調整過後的「崎谷式原始飲食法」。其基本是極其簡單的,也無需計算熱量,簡而言之,也可想成是:「以瘦肉雞肉海鮮類蔬菜水果發酵食品為中心的飲食。」

發酵食品是指除開乳酪、優格等乳製品以外的東西。此外,加上放養雞的雞蛋也無妨。

一方面攝取這些食物,一方面盡可能遠離與原本飲食型態不合的東西。具體而言,就是遠離:「榖類豆類納豆等發酵品除外)、乳製品加工食品」。

這四種食物不能吃:穀物 豆類 乳製品 加工食品

 

---本文摘自《顛覆飲食習慣:這四種食物不能吃!》一書

這四種食物不能吃:穀物 豆類 乳製品 加工食品

精采摘文

飲食習慣急遽變化造成健康問題,並成為慢性病肇因

防止慢性發炎,需避免因自由基、發炎性物質、環境因素所造成的氧化壓力

引發慢性發炎的有害物質等環境因子,侵入體內的4種途徑

飲食是人生的樂趣—依循80/20規則實行無空腹感輕鬆飲食三步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人類智庫 www.humanbooks.com.tw》;歡迎加入《人類智庫》 www.facebook.com/humanbooks粉絲行列。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翻攝自aboluowang,下同) 對於中國人來說,喝茶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想喝的時候就喝,已經很難改變了。但是以下幾種情況下喝茶的話一定會讓你後悔,這種習慣不得不改。下面我們來看看不能喝茶的情況有哪些。 1.發燒 茶葉中咖啡鹼不但能使人體體溫升高,而且還會降低藥效。 2.肝臟病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台灣嚼檳榔人口超過130萬人,容易罹患口腔癌,台大研究發現,利用光動力療法治療口腔紅白斑、口腔疣狀等癌前病變,平均三至四次就能達到良好反應,讓病灶完全消失。早期口腔病變患者,僅能接受開刀治療切除患處,不僅有手術風險,更有產生二次傷口惡化的可能。臺大醫院牙科部江俊斌醫師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中年女性主訴頭暈1年多,每次長達數分鐘,頭暈時眼前會發黑、臉麻,並伴隨頭痛、胸悶,曾就醫治療但效果不好,甚至使用過精神藥物,進一步轉院檢查,竟發現腦幹附近長了一個大腦瘤。 4成人曾有頭暈 頭暈是很常見的症狀。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一般內科門診中,暈眩是第三多的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48歲男性,長期有鼻塞問題卻未治療,每晚總是鼾聲大作,吵到太太分房睡。他睡覺時習慣張口呼吸,一覺醒來常覺得疲倦且喉嚨乾痛,白天則精神不濟、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次還在開車時打瞌睡釀成車禍。 確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朱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