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癌與「腸胃病」易混淆 5成發現已太晚

這癌與「腸胃病」易混淆 5成發現已太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49歲的張小姐,兩年前因嚴重腹瀉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問診時無意間透露幾月前才摸到的腹部腫塊情況,在醫師建議下進而轉診至雙和醫院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已是卵巢癌末期。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表示,卵巢癌初期完全沒有症狀,有症狀出現後又易被誤認為其他腸胃道疾病,而延誤就醫時機。

初期易被誤判 基因檢測可提升醫療精準度   

卵巢癌發生率逐年攀升,近十年增加1.1倍,在台灣有寧靜殺手之稱,據衛福部癌症報告統計,近五成卵巢癌患者發現已晚期,遠遠高於女性常見癌症的乳癌(兩成)與子宮頸癌(一成四),這也是卵巢癌死亡率依舊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

發現時已太晚 卵巢癌五年存活率僅四成 

賴鴻政指出,一般健檢或抽血其實是無法得知是否罹患卵巢癌的,超音波雖然可以偵測卵巢是否罹患腫塊,但超音波正常也未必代表未來的一年內不會長出卵巢癌。卵巢癌與乳癌一樣,有遺傳的因素,倘若本身已得過乳癌或家族有相關疾病史的女性,建議可透過癌症基因檢測方法,如BRCA基因檢測,預測罹癌的風險,必要時預防性切除,預防卵巢癌的產生。

賴鴻政說,許多病患發現得晚,因此卵巢癌三期五年存活率不到五成。現代醫療進步,除了手術切除和化療外,量身治療計畫提升整體存活率。

癌症基金會拍微電影 響應國際卵巢癌防治月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表示,女性在家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核心角色與意義,因此當家庭中的女性成員罹癌時,對整個家庭將造成莫大的衝擊與影響。因此在九月「國際卵巢癌防治月」推出「照著妳的愛」微電影與衛教講座,希望藉此提高國人與各醫療單位對於卵巢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專剋面子問題  楊詠婷醫師:新世代皮秒可更精準客製

躁鬱者情緒如雲霄飛車 醫:盡早治療不可怕

平衡禪養生之道 創始人李深浦教你訣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3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連假快結束,重回工作崗位,壓力還沒來、煩躁感先滾滾襲來,許多人只好摸摸鼻子,自認是「收假症候群」;對此,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洪敬倫說明,其實不是討厭上班,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質疑。還沒工作就嘆氣 是生活讓你不滿意隔日收假、準備上班,晚上睡覺時心中縈繞著對於工作的諸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眼睛乃是靈魂之窗,根據國健署統計分析,近年6~18歲近視發生率提早、盛行率提高,在高度近視比率(度數>500度)方面,小六10.3%、國三28.0%、高三已達35.7%。年紀越小有近視 度數增加難控制衛福部新營醫院眼科洪國磯主任表示,近視是一種疾病,兒童常發生近視、遠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除了外觀「腹部肥胖」特徵,民眾定期的健康檢查,提早發現身體的變化顯得非常重要。民眾定期檢視每個一時段的血糖、血脂肪含量,都可以拿來參考自己是否有代謝症候群的特徵。代謝症候群增多 小心心血管疾病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糖尿病衛教師張鳳纓表示,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民眾每9位就有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74歲陳先生,近來容易感覺疲勞、反反覆覆發生血尿症狀,治療多日仍未見好轉,醫師安排膀胱鏡檢查後,發現為表淺膀胱腫瘤及攝護腺肥大,陳先生同意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並於術後定期回診追蹤,術後至今亦未見明顯復發,生活已可恢復正常。反覆血尿症狀 確診膀胱腫瘤高齡82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