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癌與「腸胃病」易混淆 5成發現已太晚

這癌與「腸胃病」易混淆 5成發現已太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49歲的張小姐,兩年前因嚴重腹瀉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問診時無意間透露幾月前才摸到的腹部腫塊情況,在醫師建議下進而轉診至雙和醫院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已是卵巢癌末期。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表示,卵巢癌初期完全沒有症狀,有症狀出現後又易被誤認為其他腸胃道疾病,而延誤就醫時機。

初期易被誤判 基因檢測可提升醫療精準度   

卵巢癌發生率逐年攀升,近十年增加1.1倍,在台灣有寧靜殺手之稱,據衛福部癌症報告統計,近五成卵巢癌患者發現已晚期,遠遠高於女性常見癌症的乳癌(兩成)與子宮頸癌(一成四),這也是卵巢癌死亡率依舊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

發現時已太晚 卵巢癌五年存活率僅四成 

賴鴻政指出,一般健檢或抽血其實是無法得知是否罹患卵巢癌的,超音波雖然可以偵測卵巢是否罹患腫塊,但超音波正常也未必代表未來的一年內不會長出卵巢癌。卵巢癌與乳癌一樣,有遺傳的因素,倘若本身已得過乳癌或家族有相關疾病史的女性,建議可透過癌症基因檢測方法,如BRCA基因檢測,預測罹癌的風險,必要時預防性切除,預防卵巢癌的產生。

賴鴻政說,許多病患發現得晚,因此卵巢癌三期五年存活率不到五成。現代醫療進步,除了手術切除和化療外,量身治療計畫提升整體存活率。

癌症基金會拍微電影 響應國際卵巢癌防治月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表示,女性在家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核心角色與意義,因此當家庭中的女性成員罹癌時,對整個家庭將造成莫大的衝擊與影響。因此在九月「國際卵巢癌防治月」推出「照著妳的愛」微電影與衛教講座,希望藉此提高國人與各醫療單位對於卵巢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專剋面子問題  楊詠婷醫師:新世代皮秒可更精準客製

躁鬱者情緒如雲霄飛車 醫:盡早治療不可怕

平衡禪養生之道 創始人李深浦教你訣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3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比利時工程師新冠病患出現,今(4)日上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強調,按照個案各項檢驗數值,推斷很可能在台北感染。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應,如果個案感染地在台北,當他回彰化時應該發生社區群聚,但在大量接觸者病毒與抗體檢驗下,目前未發現1例陽性,任何推測應該在證據下說話。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經常外食、久坐及缺乏運動,因此便秘成為本國國民的通病。糞便中含有許多毒素,如果沒有排乾淨而長期累積在體內,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醫師楊珮瑄表示,大部份的患者對於改善便秘有著不少迷思,認為只要多喝水、多吃青菜就能改善,其實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牙齒矯正是利用固定式或活動式的矯正裝置,將不整齊的牙齒或不正確的咬合問題,改善到最佳狀況。當完成牙齒矯正治療、拆除矯正裝置後,在失去矯正器及矯正線作用施力之下,患者可能因牙齒咬合、牙周組織、肌肉咀嚼力、不良口腔習慣等因素,造成牙齒移位。因此矯正完成後,患者仍須配戴成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9歲女星羅霈穎昨日驚傳猝死,因朋友連續2天聯繫不到她,昨天晚間9點多至她工作室兼住家,進入屋內卻發現,羅仰躺床上,肢體僵硬且身體反弓略彎曲,警方到場後,確認死者身份,初步研判死亡至少1日。昨晚遺體移往台北市第二殯儀館,今早檢察官前往相驗,不排除擇日解剖遺體,釐清死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