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種病會侵犯全身血管 小心「控糖」不可不慎!

這種病會侵犯全身血管 小心「控糖」不可不慎!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糖尿病不只是代謝功能的疾病,更是一種會「侵犯血管」的全身性疾病。花蓮慈濟醫院舉辦「控糖行動作伙來,護心保腎好家在」衛教活動,提醒民眾定期檢查血糖、做好預防保健外,花蓮慈院新陳代謝科李哲全醫師提醒糖友,糖尿病的病程長,影響層面包括個人與家庭,維護病友的良好控糖關鍵是「家庭支持」,更有研究發現,如建立健康的家庭生活習慣,可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發生。

血管浸在糖水中 全身易產生各種病變

李哲全指出,血糖是發現糖尿病最重要的線索。因此,一定要定期檢查血糖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外,有糖尿病家族史與高風險的民眾,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二倍以上,所以也應定期做血糖檢查。
長期血糖濃度過高,血管被浸在糖水中,久了便產生各種病變。因此,李哲全醫師呼籲糖友,要同時維持胰、心、腎臟的健康,才能降低產生併發症風險。

抗拒胰島素治療迷思 醫:錯誤偏方更致命

糖尿病患者要穩控血糖,飲食、運動和藥物三者缺一不可,李哲全表示,在診間常常會遇到常有糖友對於注射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發胖甚至上癮等錯誤觀念,說服使用胰島素猶如革命。
李哲全說明,民眾普遍有抗拒胰島素治療的迷思,甚至認為訪間的「保健食品」可以取代藥物控制血糖,這時家庭支持就很重要,糖友與家人可以一同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及改變不健康生活型態,才能穩定有效控制血糖。

花蓮慈院結合各科別 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

花蓮慈院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結合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腎臟內科、家醫科、糖尿病推廣保健中心、營養科與社工等團隊專業照護,以病人為中心整合龐大醫療團隊力量,提供個人化糖尿病照護,提升糖友用藥遵從性,並整合性的血糖控制計畫、飲食指導及結合病友力量的互助支持與溝通,進而好好控制血糖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延伸閱讀】

標靶藥延命! 肺癌腦轉移需長治久安

心房顫動患者 靠這三點脫離中風險境!

台灣拜耳結合社企 議題式遊戲培養孩子思考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1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家住台中的陳小姐上班時不慎被車床貫穿右手第3和第4指基部,導致肌腱和骨頭外露,更形成一個乒乓球般大的洞口,雖然指骨幸運未受損,但陳小姐的周邊手部軟組織缺陷嚴重,考量右手是她的慣用手,醫療團隊於是決定「以皮補皮」,取其左側腹股溝處皮瓣「補洞」重建,術後不僅順利恢復手部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心房顫動的電燒手術主要在左心房執行,操作上必須穿透心房中膈,將導管送入左心房後方能治療,這個穿透心房中膈的技術,傳統上都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利用導管與心臟陰影的相對位置來完成穿刺的動作,可能會由於個人間心臟血管結構的差異而增加併發症的機率。全程監控手術  及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藝人李明依因頸椎間盤突出,換了4個人工椎間盤,自費110萬元。但從12月1日開始,人工椎間盤等相關醫材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換言之,如果李明依晚點進行手術,可能省下23萬元。近期李明依得知此事後,對於「沒人告訴他這件事」極為不滿。對此健保署發表聲明,除解釋決策流程,也提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上班一整天久坐不動、回家路上低頭狂滑手機,一回家就躺平、癱在沙發上……,這是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寫照,但也因為這些壞習慣而造成肩頸痠痛、椎間盤突出、偏頭痛等肩頸症候群。 肩頸症候群又稱為肩頸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常見於低頭族、電腦族,患者通常容易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