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種病會侵犯全身血管 小心「控糖」不可不慎!

這種病會侵犯全身血管 小心「控糖」不可不慎!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糖尿病不只是代謝功能的疾病,更是一種會「侵犯血管」的全身性疾病。花蓮慈濟醫院舉辦「控糖行動作伙來,護心保腎好家在」衛教活動,提醒民眾定期檢查血糖、做好預防保健外,花蓮慈院新陳代謝科李哲全醫師提醒糖友,糖尿病的病程長,影響層面包括個人與家庭,維護病友的良好控糖關鍵是「家庭支持」,更有研究發現,如建立健康的家庭生活習慣,可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發生。

血管浸在糖水中 全身易產生各種病變

李哲全指出,血糖是發現糖尿病最重要的線索。因此,一定要定期檢查血糖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外,有糖尿病家族史與高風險的民眾,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二倍以上,所以也應定期做血糖檢查。
長期血糖濃度過高,血管被浸在糖水中,久了便產生各種病變。因此,李哲全醫師呼籲糖友,要同時維持胰、心、腎臟的健康,才能降低產生併發症風險。

抗拒胰島素治療迷思 醫:錯誤偏方更致命

糖尿病患者要穩控血糖,飲食、運動和藥物三者缺一不可,李哲全表示,在診間常常會遇到常有糖友對於注射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發胖甚至上癮等錯誤觀念,說服使用胰島素猶如革命。
李哲全說明,民眾普遍有抗拒胰島素治療的迷思,甚至認為訪間的「保健食品」可以取代藥物控制血糖,這時家庭支持就很重要,糖友與家人可以一同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及改變不健康生活型態,才能穩定有效控制血糖。

花蓮慈院結合各科別 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

花蓮慈院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結合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腎臟內科、家醫科、糖尿病推廣保健中心、營養科與社工等團隊專業照護,以病人為中心整合龐大醫療團隊力量,提供個人化糖尿病照護,提升糖友用藥遵從性,並整合性的血糖控制計畫、飲食指導及結合病友力量的互助支持與溝通,進而好好控制血糖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延伸閱讀】

標靶藥延命! 肺癌腦轉移需長治久安

心房顫動患者 靠這三點脫離中風險境!

台灣拜耳結合社企 議題式遊戲培養孩子思考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1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日前國外一名女網友在Twitter發表一張女性乳房的解剖圖片,上頭結構彷彿兩朵花開在乳房上,她還寫道「我才意識到我從未見過女性肌肉系統的照片,這不是我想像中乳腺管的樣子」,這則推文隨後在網路瘋傳。然而,知名網站《ScienceAlert》科學記者Signe Dea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約有20萬人罹患癲癇,屬於常見神經科疾病,其中引起癲癇的危險因子又以自體免疫腦炎最為罕見,且多發生於無任何癲癇病史的年輕族群;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致祥表示,患者在幾天內,不僅會從單純頭痛、發燒、全身無力,演變成嚴重的精神異常,甚至會惡化為重積性癲癇。自體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2019台中素食健康展,於母親節前夕:5月3日至6日在台中世貿中心盛大展開!以蔬食養生愛地球為號召,精選台灣好農好物,盼帶動飲食革新,傳遞台灣土地溫情。現場聚集了超過60家廠商,100個攤位,集結了各地特色蔬食料理與食材、在地農產、嚴選咖啡與茶、有機保健食品等,要請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王爺爺出現頭暈、頸僵硬,走路步態蹣跚,像是習慣般表示今天忘了吃血壓藥,血壓一定又高起來!家人立即幫忙量血壓,收縮壓175毫米汞柱、舒張壓95毫米汞柱,服用醫師開的降壓藥並休息,症狀才緩解。降血壓藥勿擅自停用 並持續追蹤經研究統計發現,高血壓是全世界最多造成死亡及失能的原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