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作息足跡幫你了解睡眠規律性 別讓社交時差折損健康

作息足跡幫你了解睡眠規律性 別讓社交時差折損健康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上班族工作壓力沈重,平日睡眠不足,許多人會利用周末補眠睡到自然醒。不過,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長期處在平日睡得少,假日睡得多的「社交時差」,將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指出,「社交時差」是指忙碌上班族平常因為工作需要早起而睡眠不足,到了周末假日則晚睡晚起的情形。這好比從台灣到泰國曼谷晚了1個小時時差的地區,上班時則又要把「時差」調回台灣的時間。

 

林煜軒說明,長期處於「社交時差」的不規律睡眠作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比睡眠不足來得更明顯。不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有關,嚴重還可能增加癌症與精神疾病的風險。

 

2017年美國睡眠醫學會的研究發現,每1小時的「社交時差」將提高11%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而在2019年《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科學期刊也指出,睡眠不足會降低體內的「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糖容易過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更令人意外的是,周末補眠不但無法恢復原來的精神狀態,還會使胰島素敏感性變得更差。

 

林煜軒表示,要想了解自己的睡眠作息是不容易的,不管是市面上的穿戴式裝置,或是去醫院作睡眠檢查,都很難兼顧精準度與方便性,為此研究團隊研發出APP手機程式「作息足跡」(Rhythm),用以掌握自己睡眠品質及時間,達到平日睡好,假日不要補眠。

 

研究顯示,「作息足跡」記錄28位使用者1個月以來的睡眠作息,睡眠的準確度已提升到90.4%,實際與使用者實際的作息進行驗證,節律一致性也高達87%,優於一般運動手環或手錶。

 

此外,透過視覺化圖表,讓受試者掌握睡眠作息變化,同時增加偵測睡眠時間的彈性機制,來比較周末和周間的作息差異,避免使用者產生社交時差。這項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刊登於醫學資訊頂尖期刊《醫學網路研究期刊》子期刊《MIR mHealth and uHealth》。林煜軒強調,「作息足跡」可以透過量化方式量測周末補眠,是目前市面上穿戴式裝置及睡眠記錄圖表都沒有的功能,可以成為自主睡眠健康管理的好幫手。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懷孕有「子宮肌瘤」怎麼辦?新北市1名33歲鍾姓孕婦,懷孕16周,詎料一早起床,因劇烈下腹痛,前往醫院就診,後經醫師確診病因為子宮肌瘤扭轉重症,為保住胎兒,決定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切除肌瘤,順利讓孕婦足月產子。 莊乙珍醫師(如圖)強調,國內有近1/3的育齡婦女會因肌瘤而影響懐孕。(圖片/亞東醫院提供) 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人類的許多疾病諸如老化、退化性神經疾病及癌症等,都和蛋白質的缺陷有關。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顏雪琪副研究員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一個由蛋白質管理蛋白質品質的機制,此品管機制對蛋白質生物工程應用注入新的思維。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Ce...

閱讀詳情 »

別小看跌倒傷害!衛福部民國103年統計,65歲以上高齡長者人口的十大死因中,意外事故傷害是排名第7位,而跌倒更是高齡長者事故傷害的第2大死因!且非致死的跌倒,易造成住院天數、醫療費用支出增加,更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如何防範跌倒發生,可謂長者保命、確保老年生活品質的關鍵。 別小看跌倒傷害!衛福部民國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還在為了慢性病傷腦筋嗎?在飲食上趕快棄葷投素吧!根據最新研究發現,若從葷轉素,不僅能降低5成的糖尿病發生率,更能減少脂肪肝與膽結石等疾病發生!素食者糖尿病發生率低5成 脂肪肝、膽結石發生率亦可減少該項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這項大型研究是以全球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