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通報史上最小肉毒桿菌中毒個案 4個月大男嬰住院中

通報史上最小肉毒桿菌中毒個案 4個月大男嬰住院中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2007年有紀錄以來,發生肉毒桿菌年紀最小的案例!衛福部疾管署今(7)日公布1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個案是1名4個月大的北部男嬰,目前懷疑因食用自製副食品,導致頸部與肢體無力、無法解尿等症狀,雖仍在醫院治療,但已逐漸好轉性命無大礙,疾管署強調嬰兒食品一定要徹底加熱。


疑似6月中食用副食品中毒 誘發肢體無力與解尿異常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在6月中旬開始食用自製副食品(白稀飯、胡蘿蔔泥、高麗菜泥),6月23日出現便秘與食慾不佳、25日開始呼吸急促與發燒,家人緊急送到醫院,住院期間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眼皮下降、無法解尿等症狀,醫院通報肉毒桿菌中毒,糞便檢驗發現B型肉毒桿菌確診。


林詠青持續說明,個案住院約1周已能張開眼睛,排便改善尿管也已拔除,目前仍在醫院治療中,但症狀大部分緩解。林詠青解釋,肉毒桿菌毒素會阻礙神經與肌肉傳導,導致想動而沒辦法動,出現肢體無力等症狀,最嚴重會讓橫膈膜無法出力,引起呼吸困難,最嚴重有可能導致死亡。


肉毒桿菌易潛藏泥土 根莖類食品須小心


林詠青補充,肉毒桿菌屬於厭氧菌,大多存活在土壤裡,人類誤食最常見的原因,有可能是根莖類食物,因附著泥土未清除乾淨,再加上加熱不完全,讓肉毒桿菌或胞子進入人體。一般成人在免疫系統狀態下,能夠快速殺死肉毒桿菌,不置於造成嚴重後果,但嬰兒免疫系統未健全,就具有相當的危險性。


林詠青提醒,嬰兒若誤食帶有肉毒桿菌或胞子的食物,細菌會在消化道內繁殖成長,再產製肉毒桿菌毒素,引發中毒令嬰兒肌肉無力。另一方面,雖然成人食入肉毒桿菌大多不會有立即危險,但曾有1名67歲男性,曾經因肉毒桿菌中毒死亡,研判有可能是免疫功能不佳,或誤食有肉毒桿菌毒素的食物導致。


成人肉毒桿菌中毒 多數因誤食毒素有關


林詠青也說,成人肉毒桿菌中毒樣態,經常是誤食遭受肉毒桿菌毒素汙染的食物,有些醃製或罐頭食品,如果有肉毒桿菌胞子附著,細菌在密封食品中增殖且分泌出毒素,當人類吃到肉毒桿菌毒素,肌肉無力的相關症狀會很快出現,必須立刻就醫,確保呼吸能夠維持不受影響,大多數情形下都能逐漸康復。


疾管署提醒,烹調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同時不斷攪拌,蓋子脹起的罐製品一定不可食用,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試吃,一有疑問,即勿食用。此外,因肉毒桿菌孢子於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泛,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澈底清洗及去皮後,再進行食品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現代人眼過勞飛蚊症擾 中醫針灸搭配內服中藥可改善
▸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侵台的 Delta 變異病毒傳播力高造成人心惶惶。相較於傳統新冠病毒及Alpha病毒,症狀從一開始以「流感跟新冠肺炎的症狀相似,但新冠肺炎比較不會肌肉痠痛」,到現在演變的Delta病毒症狀表現則像是重感冒,且確診者較不會出現嗅味覺異常、腹瀉,反而出現頭痛、喉嚨痛等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鴻海子公司女員工昨(24)日傳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但因檢驗未能有直接證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暫時不判定,將檢體送至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測,今(24)日發現雙基因檢測陽性,但Ct值偏高,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9月24日新確診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4)日衛福部食藥署通報,肌少症治療藥物美定隆糖衣錠60公絲,因錯放安眠藥當眠多膠囊,簡單來說就是,外包裝藥物註明美定隆,內裝藥物當眠多,經發醫事單位通報檢舉,食藥署求在10月13日前全面回收。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接獲醫院通報,發現美定隆糖衣錠外包裝紙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0歲魏先生車禍後經常有軟腳的感覺造成行走困難,尤其在上下樓或長時間行走時,會感覺膝蓋疼痛、不穩定。隨著不適增加,也嘗試使用消炎藥物、物理治療等方式,但效果不彰。經施以關節鏡手術,進行後十字韌帶合併外側副韌帶重建,並在術後使用「智慧型膝關節支架」做居家復健訓練,三個月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