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通報史上最小肉毒桿菌中毒個案 4個月大男嬰住院中

通報史上最小肉毒桿菌中毒個案 4個月大男嬰住院中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2007年有紀錄以來,發生肉毒桿菌年紀最小的案例!衛福部疾管署今(7)日公布1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個案是1名4個月大的北部男嬰,目前懷疑因食用自製副食品,導致頸部與肢體無力、無法解尿等症狀,雖仍在醫院治療,但已逐漸好轉性命無大礙,疾管署強調嬰兒食品一定要徹底加熱。


疑似6月中食用副食品中毒 誘發肢體無力與解尿異常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在6月中旬開始食用自製副食品(白稀飯、胡蘿蔔泥、高麗菜泥),6月23日出現便秘與食慾不佳、25日開始呼吸急促與發燒,家人緊急送到醫院,住院期間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眼皮下降、無法解尿等症狀,醫院通報肉毒桿菌中毒,糞便檢驗發現B型肉毒桿菌確診。


林詠青持續說明,個案住院約1周已能張開眼睛,排便改善尿管也已拔除,目前仍在醫院治療中,但症狀大部分緩解。林詠青解釋,肉毒桿菌毒素會阻礙神經與肌肉傳導,導致想動而沒辦法動,出現肢體無力等症狀,最嚴重會讓橫膈膜無法出力,引起呼吸困難,最嚴重有可能導致死亡。


肉毒桿菌易潛藏泥土 根莖類食品須小心


林詠青補充,肉毒桿菌屬於厭氧菌,大多存活在土壤裡,人類誤食最常見的原因,有可能是根莖類食物,因附著泥土未清除乾淨,再加上加熱不完全,讓肉毒桿菌或胞子進入人體。一般成人在免疫系統狀態下,能夠快速殺死肉毒桿菌,不置於造成嚴重後果,但嬰兒免疫系統未健全,就具有相當的危險性。


林詠青提醒,嬰兒若誤食帶有肉毒桿菌或胞子的食物,細菌會在消化道內繁殖成長,再產製肉毒桿菌毒素,引發中毒令嬰兒肌肉無力。另一方面,雖然成人食入肉毒桿菌大多不會有立即危險,但曾有1名67歲男性,曾經因肉毒桿菌中毒死亡,研判有可能是免疫功能不佳,或誤食有肉毒桿菌毒素的食物導致。


成人肉毒桿菌中毒 多數因誤食毒素有關


林詠青也說,成人肉毒桿菌中毒樣態,經常是誤食遭受肉毒桿菌毒素汙染的食物,有些醃製或罐頭食品,如果有肉毒桿菌胞子附著,細菌在密封食品中增殖且分泌出毒素,當人類吃到肉毒桿菌毒素,肌肉無力的相關症狀會很快出現,必須立刻就醫,確保呼吸能夠維持不受影響,大多數情形下都能逐漸康復。


疾管署提醒,烹調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同時不斷攪拌,蓋子脹起的罐製品一定不可食用,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試吃,一有疑問,即勿食用。此外,因肉毒桿菌孢子於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泛,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澈底清洗及去皮後,再進行食品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現代人眼過勞飛蚊症擾 中醫針灸搭配內服中藥可改善
▸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即日起至5月28日,全國縣市防疫警戒升級到第3級,將中央與地方將每天召開防疫會議,調度防疫資源、檢視工作進度、駁斥假訊息,每日上午會增加一場記者會,將會由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主持,把錯誤與假訊息能更快且清楚澄清。 全國將比照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COVAX平台第2批牛津AZ疫苗41.04萬劑(效期到8月31日),今(19)日下午15時44分抵達桃園機場,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預計需要1周封緘檢驗,將會保留特定數量給第一線工作人員。 陳時中表示,因應大量確診病患,一定要保留一部份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肺癌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多年蟬聯我國癌症死亡人數排行榜之首,原因在於不少患者確診時都已到晚期,且早期患者術後仍有7成會再復發!最近研究發現,早期EGFR肺癌患者於術後接受化療、標靶藥物等合併輔助治療,可以降低83%的復發風險。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在所有癌別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