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造假蜂蜜疑慮 3原則教你辨真假

造假蜂蜜疑慮 3原則教你辨真假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食安問題連環爆,現在甚至連蜂蜜都有詐!今日傳出有蜂蜜「造假」事件,連在百貨公司超市、生機飲食店所販賣的高價蜂蜜,都可能摻有糖漿或是標示不清等疑慮。要如何分辨真假蜜,專家報你知。
全球氣候變遷 蜂蜜產量銳減
近年來,由於全球性天候因素及濫用殺蟲劑與除草劑,使蜂蜜產量銳減,導致市面上蜂蜜供不應求,就有業者將真假蜜混摻。但目前台灣並沒有公告之檢驗方法,因此目前採以「碳同位素檢測法」來辦別是否有混充蜂蜜。
同位素如驗指紋 真假蜂蜜立知
台灣養蜂協會江順良理事長表示,若是真蜂蜜,則含有少量的蛋白質,所以有一定範圍的碳同位素比值,若是摻有蔗糖或玉米糖漿則其碳同位素比值將會偏離原本應有的數值,由蜂蜜及蜂蜜中蛋白質的碳同位素比值可計算出「摻糖率」,碳同位素比值如同驗指紋,一驗即可辨明正身。
如何揪假蜜? 眼鼻口併用!
一般民眾根本無法利用炭同位素來分辨真假蜜,到底要怎麼避免買到假蜜呢?專家說,民眾要分辨純蜂蜜與調合蜂蜜,僅需掌握以下3原則:

  • 視覺:將手指放在蜂蜜瓶身後,若是有模糊感、表面氣泡少,就是純蜂蜜;反之,若是外觀透明,手指放在瓶身後仍可看得一清二楚,表面無氣泡,就是調合蜂蜜。
  • 嗅覺:純蜂蜜開瓶時聞到特有植物的花香味;調合蜜則是聞到化學的香精味,香氣濃烈。
  • 味覺:純蜂蜜取一匙原蜜品嚐,有花香味、口感甘潤、生津回味久、如為結晶蜜則入口即化,加水時,可搖動看看,若是泡沫多,而且泡沫消失速度慢,用熱水沖泡時則會產生些微酸味,就是真蜜;而調合蜂蜜沒有花香味,只有甜味,加水搖振泡沫少,消失快,熱開水沖泡只喝出甜味,不帶有酸的感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12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孩子講不聽,只好用打的」、「希望老師同學能包容他」這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家長常有的想法。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將診間家長常見的作法分為四大類型加以分析,並提醒家長們,雖然都是以愛孩子為出發點,但若拖延不就醫,卻有可能導致ADHD症狀複雜化,讓孩子錯失發揮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多發性硬化症必須積極治療,否則將面臨殘疾。國內一項調查則發現,3成患者懼怕打針而未規律治療。醫師指出,若一線針劑治療成效不佳,目前也有二線口服藥物可以接棒,呼籲患者積極治療,遇到疾病控制不佳,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是否換藥,自行停藥恐增加復發風險,甚至惡化造成殘疾。國內一份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誰說粽子只能三角形?內湖國泰診所將傳統的粽子大改造,利用黃澄澄的南瓜泥,加入起司、小方豆干、杏鮑菇等高鈣、高纖食材,製成「黃色小鴨健康粽」。並於端午佳節前,邀請紫雲社區發展協會的媽媽們至內湖思恩堂,教導孩子、老人一起製作,場面溫馨感人。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黃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食藥署公告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抽驗結果,4月與全國各縣市衛生局共同合作,總計共抽驗食品7類56件,結果有2件不符規定,分別是1件紅麴米和1件花生糖,不合格原因則是「橘黴素」及總「黃麴毒素」含量超標。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馮潤蘭主任表示,103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