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連假出遊太勞累 痔瘡爆菊怎麼辦?

連假出遊太勞累 痔瘡爆菊怎麼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只要一有機會放假,特別是放連假,大家就會很興奮、很期待。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開心享受連假!一名年約30歲上班族,趁著連假帶女朋友四處走走,沒想到因為遠途開車太過勞累,加上玩太晚、熬夜、多吃辛辣食物,結果痔瘡急性發作,痔瘡組織腫脹、疼痛的很厲害,讓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玩得非常掃興,一回來就趕緊就醫、接受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微創中心主任陳宏彰醫師表示,上述情況不算罕見,只要放連假,有時就會遇到這樣的病例。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痔瘡組織,痔瘡組織是一種軟組織,在肛門內圍成一圈,就好像「襯墊」,肛門關閉時,內括約肌使用25-30%力量,這層軟組織就會擔任把關工作,避免直腸糞便隨意溢出。

痔瘡急性發作 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此外,在痔瘡組織與直腸交界處,有一條齒狀線,可以偵測肛門內是糞便、水便或氣體,陳宏彰醫師說明,這一區域的神經、血管非常豐富,當痔瘡組織長時間受刺激,便容易腫脹、疼痛,嚴重也可能引起潰瘍、痔瘡組織破裂、出血,或表面皮膚壞死,生活品質也會大受影響。

年紀越大,身體組織往往就會鬆弛、增生,痔瘡發作機率隨之上升。不只便秘、腹瀉會對肛門組織造成刺激,引發痔瘡腫脹,女性懷孕、生產時,腹壓會增加,加上血液循環變差,也很容易產生痔瘡。如果有慢性咳嗽,一樣也會增加腹壓,引起同樣問題。

痔瘡腫脹分四級 用藥有助緩解症狀

陳宏彰醫師分析,痔瘡主要分為四級,第一級患者可能只是偶爾不舒服、出血;第二級患者除了偶爾不舒服、出血,用力時,痔瘡也會從肛門跑出來,但還有能力主動縮回去;到了第三級,肛門組織明顯突出、腫脹,當跑出來,必須用手,才能將痔瘡組織推回;第四級患者,痔瘡老是在肛門外,症狀也非常明顯。治療第一、二級痔瘡,以藥物為主,至於第三、四級痔瘡,除了使用藥物,可能也需要動手術,徹底去除病灶。

目前痔瘡用藥有藥膏、塞劑、新型口服藥物等多種選擇,陳宏彰醫師指出,藥膏、塞劑是進行局部治療,新型口服藥物屬於處方用藥,含天然類黃酮苷萃取物,主要作用為消腫脹、抗發炎,也可促進血液循環,由於內、外痔本為一體,因此對內、外痔都能產生效果,多數患者用藥一星期內症狀就大為緩解。若進行手術,術後用藥更可幫助傷口消腫,疼痛也會減輕不少,患者會比較舒服。若是孕婦,用藥就得特別謹慎、小心。

規律進行溫水坐浴 有助減輕疼痛

陳宏彰醫師補充,痔瘡患者規律進行溫水坐浴3-5分鐘,也可幫助減輕疼痛。另外,平常要多補充水分,生活作息要正常、避免熬夜、便秘,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可減少痔瘡復發。患者若發現出血顏色較深,即使用藥,情況還是沒有好轉,或合併體重減輕等其他症狀,可能就不是單純痔瘡問題,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診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6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8歲的陳小姐與丈夫結婚兩年,儘管雙方平常工作繁忙,但還會維持固定性生活。最近一次做完床事後,發覺自己的私密處出現搔癢,起先以為是私密處或是內褲沒有清洗乾淨,但徹底清洗數次之後狀況仍然沒有改善,還發現私密處附近開始長出一些小水泡,因擔心會傳染給丈夫,因此開始找理由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菜花多發生在性接觸複雜的人身上,那固定性伴侶是不是就完全沒有染病風險呢?答案是否定的!中醫師黃慶雲指出,菜花雖然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但仍有在公共場合不慎感染的機率,建議性行為之前都應做好預防措施,若不幸發作,也須盡早接受治療。 菜花又稱為尖頭溼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降級 飆升後的體重卻降不下?COVID19疫情打亂大家的生活步調,防疫長時間不出門及居家辦公,壓力與環境因素,吃東西成為多數人居家的最佳嗜好,也因此研究顯示46%以上民眾疫情期間多吃少動,體重升高比以往累積快速,腰、腹、臀更悄悄大了一圈。便有診所提供各項減重法寶來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睡眠時間過少或過長對老年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會影響他們的大腦健康。研究發現在晚年睡眠中斷很常見,睡眠問題與認知功能的變化有關,包括學習、思考、推理、解決問題、決策、記憶和注意力的心理能力。睡眠過多過少 損害身體健康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