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週末夜麻痺症候群 這四方法可改善

週末夜麻痺症候群 這四方法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吳先生週末夜晚參加朋友宴會,一夜狂歡喝醉酒後,回家和女友倒頭就睡,一覺到天亮。隔天早上起床,發現左側手腕無法舉起、伸直,觀察整天還是沒有恢復,星期一趕快到復健科就診,發覺患「週末夜麻痺症候群」。

以手就枕壓迫橈神經 導致「週末夜麻痺症候群」

郭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陳柏宏說明,橈神經掌管上肢運動及感覺功能,在運動功能方面,主要支配手肘伸直、前臂旋後、手腕伸直、手指伸直及部分手肘彎曲等動作;而感覺功能則是支配手臂前臂的背側、手背及前三隻手指加一半無名指的背側。橈神經最容易受到壓迫的部位,是腋下以及手臂「螺旋溝」位置。後者位於肱骨後面中間1/3,橈神經到此處正好緊貼著肱骨,很容易受到外來壓迫。

「週末夜麻痺症候群」是橈神經在這2個位置,受到整夜壓迫導致。病人通常在一覺醒來後,發現手腕及手指無法伸直,詢問病史發現病人通常前一夜飲酒狂歡後醉得不省人事,睡覺時以手就枕或手掛在椅背上睡著,導致橈神經一整夜受壓迫而罹患神經麻痺。

保守治療如復健、物理治療 4方法可改善

這樣的疾病容易在週末夜晚後發生,因此被稱為「週末夜麻痺症候群」。另外還有暱稱叫「蜜月手」,指新婚之夜太太把先生的手臂當成枕頭,造成先生的橈神經受到整夜壓迫而有相同的症狀。診斷除了靠病史詢問及神經學檢查外,最準確的方法是藉由「神經電生理檢查」,來確定病灶位置以及神經受損的嚴重程度。

「週末夜麻痺症候群」通常只會造成橈神經的傳導阻斷,而不會讓神經完全死掉,大多數患者保守治療在6到8週內可以復原,87%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復。如果患者3到4個月內完全沒有神經復原跡象,才需要手術治療,進行神經修復或做肌腱轉移術。「週末夜麻痺症候群」的保守治療主要為復健、物理及職能治療,方式及目的是:

1、局部熱療

增進血液循環,減輕神經損傷的疼痛。

2、肌肉電刺激

減少肌肉廢用性萎縮。

3、關節活動及伸腕副木

維持正常關節活動度,預防關節攣縮。

4、上肢的功能性訓練

配合神經復原的進度,加強肌力,恢復正常的上肢功能。

橈神經麻痺 當心背後原因是否為嗑藥

「週末夜麻痺症候群」急性期建議尋求醫師診斷,將其他嚴重的神經疾患(如中風)排除。雖然一般恢復情形很好,但橈神經麻痺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除了酒精及安眠藥等鎮靜劑會造成深睡,使神經壓迫不自覺外,還要留意是否由嗑藥引起。家人對其生活作息須多加留意,醫師在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上也要小心。(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0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快樂嗎?如果你每天都有好心情,保持樂觀心態,真的可以長壽喔!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如果心情樂觀快樂的女性,她即使有各種疾病,也可降低近三成疾病死亡機會。 研究:心情樂觀開朗 可降低近三成疾病死亡率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用了八年時間,共分析超過七萬名女性;結果發現,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歡樂節慶喝酒助興 狂飲當心胰臟炎跟著來 每到年底、農曆春節前後,尾牙、跨年、春節、春酒接續而來,喝酒機會也大為增加。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健檢中心主任、胃腸內科資深主治醫師胡光濬表示,門診中,常遇到有胰臟炎病史的患者因為大量喝酒,產生上腹劇痛,一抽血檢查,發現是急性胰臟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農曆過年即將來臨,春節圍爐、年假免不了許多大魚大肉,且近年飲食西化,孩童過度攝取甜食、含糖飲料、油炸等高熱量食物,醫師警告以上不良飲食習慣,可能會導致兒童性早熟,提前進入青春期,雖一開始成長速度較快,但生長板會比同年齡小孩提早閉合,反而造成孩童身高不高。 孩童生長遲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年關將近,許多民眾都在拚業績,希望年終考核成績好看一點,壓力自然也加重。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鄔定宇表示,到了秋冬季,日照時間減少,原本身心疾病患者人數就會增加,加上接近年關,此時也正是年終考核旺季,很多民眾工作壓力遽增,身心便容易出狀況,近來因身心疾病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