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逾4 成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眼病變! 「這件事」超重要

逾4 成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眼病變! 「這件事」超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個40多歲中年女性,是一位設計師,本身有糖尿病,但是因工作而未注意血糖控制,日前因突然看不清楚設計圖就醫,經眼科醫師檢查,發現是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視力只剩0.2左右;由此可見,年輕人因糖尿病也會造成視力衰退,影響工作,同時,這種視網膜病變可能無法恢復如預期,病人將有可能終身視力受限。

糖尿病病人 2至4成會產生眼部疾病

萬芳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沈仁翔表示,根據台灣流行病調查結果,成年男性糖尿病罹患率約13%左右,女性約10%;另外,罹患糖尿病的民眾,平均一生中,2至4成會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甚至導致白內障或青光眼,不得不慎。因此,如果本身有三高問題的民眾,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年定期檢查視網膜。

良好轉診機制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臨床上,一位60多歲阿嬤,有糖尿病,雖換了很好的人工水晶體,但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結果視網膜黃斑部水腫,視力掉到0.2,來找眼科醫師診治,卻為時已晚,無法挽回正常視力。

沈仁翔醫師指出,萬芳醫院院內有良好的轉診機制,如果院內醫師發現病人有糖尿病症狀,但未做視網膜篩檢,就會建議轉至眼科檢查,及時發現,早做治療,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2方式 須依個別狀況做選擇

沈仁翔醫師表示,目前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雷射治療,將周邊視網膜做光凝固治療,減少血管新生因子(VEGF)的形成,但是缺點是會損害周邊視力。

另一種則是採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 (Anti-VEGF),此療法優點可保存較寬廣視力,中心視力也可進步較多,而且可快速消除視網膜水腫,不過,缺點前兩年要注射多次,並非注射一兩次就會改善。

血糖穩定仍可能視網膜病變 定期篩檢才是關鍵

沈仁翔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天天量血糖都很穩定,但是,仍有可能會有視網膜病變,他特別強調,定期篩檢,才是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開學季瘋微整 趁倒數日悄悄變美

別讓失智危機找上門 口腔咀嚼力是高齡防老、樂活關鍵

肌肉醫美國際新趨勢 非侵入療程打造肌肉新美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2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氣溫驟降,知名演員趙舜驚傳因心腦血管疾病而病逝!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有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有吸菸習慣的民眾,一定要注意保暖,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不可少。根據中央氣象局指出,近期因北極冷空氣南下,各地可能會出現攝氏13度的低溫,與之前暖天氣相差10度以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有全營養之稱的馬鈴薯,不只有黃皮橢圓的品種,其實還有白皮、紫皮、紅皮及拇指大小等。美國馬鈴薯協會指出,馬鈴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且不同品種、口感也不同,適合不同料理方式,有的鬆軟綿密、有的清脆爽口。《Advances in Nutrition》雜誌將馬鈴薯、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適當的性生活也能當做健康警報!一位年近六十的陳女士,住在台東鄉下,喪偶多年,無性生活,卻經常慢性尿路感染,尿中有黃白色懸浮物與異味,排尿時有疼痛感。服藥兩年多,症狀無緩解,最近照了腹腔X光,發現腹部有如貢丸大的鈣化影像,疑似膀胱結石;她進一步北上就醫,結果被診斷出罹患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來自希臘的生命密碼專家藍寧仕,日前於誠品信義店舉辦新書發表會,宣導如何將身心靈整合,讓生理、心理都能達到最完美的狀態。他認為,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畢氏定理,也能應用在人體,而且好好聆聽身體的內在節奏,用自然的方式強化身體免疫機能,透過生活管控,即可為健康加分。活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