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者是被詐騙高風險群! 友善金融服務防患未然

失智者是被詐騙高風險群! 友善金融服務防患未然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失智人口增加,失智者遭受財物損失及詐騙案件也增多,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每年增加1萬7千多人,且多為極輕度跟輕度失智者,這些人正是遭受財物損失及詐騙的高風險族群。對此,台灣失智症協會策劃出版失智友善金融書籍《別讓樂齡變成「樂零」!如何照顧失智者的荷包,金融人員的必修照護課》,開啟跨專業合作保護失智者財產的重要里程碑!

及早認識失智症 多一道善意提醒減一分傷害

資深失智者家屬劉慧芳女士分享,其先生10多年前、年僅55歲,卻開始出現怪異行為、失去判斷力、個性變得易怒,後來被詐騙集團盯上,被誘騙投資、拐騙離家,甚至將一生積蓄及資產過戶,一夕間上億的資產被詐騙集團轉手變賣。劉女士說,如果當時金融、戶政、地政等第一線人員能夠認識失智症,發現其先生認知功能退化,在協助提款、過戶前,多一道程序善意提醒,並告訴劉女士其先生可能罹患失智症,或許能保住財產。

打破藩籬共同合作 保障失智者未來

在失智症領域服務20多年間,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邱銘章醫師表示,見識了許多因處理失智者財務問題,而造成手足鬩牆、親子對抗,甚至為了爭產而鬧上法庭、纏訟多年的家庭倫理悲劇。

邱銘章醫師說,「時間」是後續法律訴訟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將更可能被法院判定為因失智症而被財務剝削或詐騙的案例,而獲得後續保障。

金融界為第一道防線 避免失智者財物資受剝削

台灣失智症協會去年邀請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成本迅教授來台演講,發現日本已發展醫療、照護、法律、社會福利及金融的跨專業合作,打破藩籬一起保障失智者的財產安全。

因此,邱銘章醫師指出金融界為第一道防線,呼籲台灣金融界能透過這本書認識失智症,學習細心察覺可能遭受財務剝削的潛在失智者,並學習溫柔應對、完善處理失智客戶的問題。

【延伸閱讀】

開學季瘋微整 趁倒數日悄悄變美

別讓失智危機找上門 口腔咀嚼力是高齡防老、樂活關鍵

肌肉醫美國際新趨勢 非侵入療程打造肌肉新美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2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常看到一些老人家會出現不自主的手抖動現象,甚至有些年輕人也會有不自主的手部抖動情形發生,通常會連想到是否有巴金森氏病;不過,除了巴金森氏病之外,巴金森病也會出現有手部不自主的抖動,還有中風或是藥物影響,也都可能會有手抖的症狀。 巴金森氏病≠巴金森病 原來不自主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0歲有高血壓病史的余姓老翁,早晨起床上廁所時突然無力起身,家人發現後趕緊送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老翁到院時血壓飆高到220/130(mg/dl),右側肢體無力、講不出話,立即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老翁腦中有6公分左右的血塊,確診老翁是出血性腦中風,緊急安排神經外科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52歲李先生是科技公司主管,經常飲食不正常,應酬、宵夜樣樣來,常感到頭暈、頭痛,因為感冒到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師幫他做了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竟然血壓、三酸甘油酯等都超標,腰圍也超過90公分,有腹部肥胖。在家人的陪伴下服用藥物、注意飲食、規律運動,最近健康已經慢慢恢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80歲老翁,生活並無不良嗜好,但因為是C型肝炎患者,得長時間在醫院追蹤身體狀況,過去曾被發現肝臟出現肝癌,好在固定追蹤,發現時腫瘤還很小,透過射頻治療控制住;沒想到最近又再復發肝癌,所幸經由精準影像導引放射治療,已使老翁胎兒蛋白指數回到正常值。 精準放射治療 無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