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遇上「旅行者腹瀉」該怎辦? 藥師教你對症用瀉藥

遇上「旅行者腹瀉」該怎辦? 藥師教你對症用瀉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您聽過「德里肚」(Delhi Belly)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蘇柏名藥師表示,這是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的俗稱,主要是在旅行時出現腹瀉症狀,日常生活也會發生。腹瀉時會減少養分、水分的吸收效率之外,還可能因腸胃不適影響行動力和心情,有些腹瀉若不即時處理,可能變成大問題喔!

好糗!緊急拉肚子 急性腹瀉3天可緩解

蘇柏名藥師指出,腹瀉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腹瀉一般3天內會緩解,慢性腹瀉則是可能長達2週以上。急性腹瀉的常見主因是感染,感染源包含細菌、病毒或寄生蟲,以細菌或寄生蟲來說,感染途徑常是糞口感染,所以無論是飲食不潔、或是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都可能被感染;引發腹瀉的病毒,最常見的是諾羅病毒(Norovirus),許多孩童因此腹瀉送急診。而慢性腹瀉除了腸胃道感染之外,滲透壓不平衡、腸胃吸收不良、乳糖不耐症,或是藥物副作用也是常見主因。

長途旅行腹瀉時 先觀察是否發燒、全身性症狀

當出現腹瀉時,首先要飲食控制,減少攝取固體食物、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並觀察是否出現發燒或全身性症狀。若症狀可能是感染性腹瀉,最好先到醫院檢查,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當醫師開立抗生素時,請務必配合療程吃完,切勿自行停藥;至於非感染性的腹瀉,則可以依據症狀使用以下幾種藥物治療。

⑴降低腸胃蠕動藥品:最常見的成分是洛哌丁胺(Loperamide),直接降低腸胃道肌肉張力,減緩腸道運動,減少糞便中水分與電解質的含量,進而改善腹瀉的症狀。但要注意,此藥不可長期使用,服用過量時,可能產生呼吸困難、解尿困難等副作用。

⑵吸附型藥品:最常見的是高嶺土(Kaolin)類藥品,用來吸附腸胃中多餘水分與物質,協助糞便成形,不建議長期使用,因為可能吸附其他藥品,所以若有長期使用慢性病藥品,切記不可併服,至少隔開2小時以上。

⑶抗分泌的藥品:主要為次水楊酸鉍(Bismuth subsalicylate),具有抗菌、抗發炎及抗分泌作用,但對水楊酸過敏、或曾發生潰瘍性出血、腎功能不良者,須小心使用。由於此藥易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若同時有服用其他藥物,就診時記得要告知醫師。其餘常見的副作用有:便祕、腹瀉、噁心、嘔吐、舌頭及糞便顏色變深等。

蘇柏名藥師提醒,若想預防腹瀉,平時可補充益生菌,替腸胃道建立「好菌」部隊,抵抗外來病菌,但市售益生菌的種類繁多,民眾可到藥局請問藥師哪一種比較適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今(9)日新確診2名新冠境外移入,分別是緬甸籍漁工(第720例)與印尼籍船員(第721例),都在入境後居家檢疫期滿自費採檢確診,至今都沒有症狀。另外,第719例浙江台商患者,居家檢疫12天發病確診,外界質疑可能是本土病例,指揮中心強調在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據統計,台灣癲癇患者約10至20萬人,7成病人只需使用1種藥物,就可控制病情,不再發作,2成5需要2種或多種以上藥物,5%為難治型癲癇症,須透過破壞性較少的手術來改善,迷走神經刺激器則是其中1種。 不過,迷走神經刺激器價格昂貴,造成患者沉重負擔,這次健保給付整組「迷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細胞治療法源《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辦法),今年有望再修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計畫開放「異體細胞」有條件實驗申請,也會建立合格細胞保存庫,提供癌症病患預留化療前細胞,當作未來加強治療使用,未來也會更重視細胞治療病患追蹤。 2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21歲的小甄正值大三,因實習時需經常接觸人群,最近發現兩側下巴常腫一團,多喝點水又會消下去,讓她擔心影響專業、羞於見人,檢查後得知是唾液腺結石造成唾液腺炎,她原本擔心術後頸部留疤,也害怕傷及顏面神經,經醫師建議「唾液腺內視鏡手術」,不僅順利取出結石,更讓她重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